華安巴金森氏症口服新藥獲准一期臨床,目標明年Q1完成收案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華安醫學(6657)5日公告,自主開發的口服新藥ENERGI-F705PD,已獲臺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核准進治療巴金森氏症第一期臨床試驗,主要在評估治療巴金森氏症的安全性與耐受性,將召收24人,預計明年第一季完成收案。華安5日也公告,113年度現金增資認股基準日及相關事宜,每股發行價格為48元,預計發行12,000張新股,將募集5.76億元,所得資金用於充實營運資金,以及推進旗下新藥的臨床進度。

巴金森氏症主要是因為缺乏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dopamine),造成一種特定蛋白質α-synuclein(α-突觸核蛋白)的不正常累積,導致身體出現不同症狀。典型的臨床表徵包括靜止性頭抖、動作遲缓、身體動作不協調及晚期癡呆等,這些症狀都是持續漸進性的惡化,可長達數十年,而現行的藥物治療多採取增強腦部多巴胺系統功能,以缓解一些運動異常,尚無有效可治癒的藥物。

華安自主開發的ENERGI-F705PD新藥,為一創新「抗α-突觸核蛋白」療法,透過獨特的ENERGI藥物開發平台提高細胞內ATP能量,做為生物助溶劑(hydrotrope)減少-突觸核蛋白的堆積,並啟動細胞自愈機制,達到治療目的。

在動物實驗中,ENERGI-F705PD已顯示出卓越的安全性與耐受性,以及能減少α-突觸核蛋聚集,改善小鼠運動能力,反轉巴金森氏症的症狀。

依據2021年台灣健保資料統計,國內巴金森氏症病患約8萬人,由於巴金森氏症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的神經退化疾病,會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加,在65歲以上的疾病人口盛行率約為1%,伴隨著年紀的增長,巴金森氏症的發病率也會同步增加。

另根據The Grainy Insights市調報告指出,全球巴金森氏症患者已超過1,000萬人,2022年治療巴金森氏症市場規模達58.7億美元,預估2030年治療市場規模可達121.5億美元,複合年增率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