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股》因應川普關稅航運業且戰且走 中菲行看好Q2東南亞續強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中菲行(5609)下午舉行法說會,針對海空運的表現,空運總裁邱鈞榮指出,第一季延續2024年,海空運出貨量依舊不錯,海運淡季不淡,空運需求強勁,而油價每桶降到85美元,原本預期2025年還是不錯的一年,但川普關稅突然降臨,打亂整個運輸市場,亞洲往美國貨量急凍,亞洲到中國、中國到亞洲、中國到歐洲貨量增加,現在市場「且戰且走」,第二季、第三季會有較大挑戰,但第二季東南亞會相對強勁。
中菲行統計,2024年全球空運艙位供給增加7.4%,市場需求增加11.3%,使得去年貨運含高的航空公司獲利都不錯;其中,亞洲供給年增11.3%,市場需求年增14.5%,亞洲增幅居全球之冠,甚至延伸到今年第一季。第一季台灣空運出口總噸數年增23.4%,進口年增32.5%,尤其美國工業電腦廠商零件都在台灣生產,帶動第一季空運總貨量增加9.4%。統計到4/20,4月進口依然年增32.9%,出口年增17.2%,總貨量年增11.9%,邱鈞榮表示,4月上半年一切都安好,但受到關稅的影響,美國線很難預測,上周末中國大陸到美國貨明顯降溫,甚至有貨代業者認為美國出貨會減少一半,現在貨量陸續轉換到歐洲、非洲、大洋洲及亞洲,希望有替換市場。
中國大陸目前到美國各主要城市因為關稅影響,艙位需求驟減,三大航貨機班次大幅減縮,主要電商紛紛宣布5月開始停止出貨到美國。邱鈞榮指出,貨量移轉到非美市場其實今年年初就有在暖身,只是因為對等關稅更具體,中國大陸必須找第二替代市場,鎖定東南亞、歐洲等,華航現在每周各增一班貨機飛往盧森堡及法蘭克福,歐洲線空運價格現在很穩,運價未必比美國線高,但艙位呈現供需吃緊情況;東南亞的曼谷、馬來西亞等海空運也都是暴增情況。
海運方面,亞洲各國與歐洲各樞紐港貨量都有增加,但以目前運價沒有明顯反彈,主要貨尚未收滿。但歐洲因為天氣及港口效率問題,有塞港情況,現在加上中國大陸產品銷往歐洲,期盼在5月下旬海運能夠漲價成功。東南亞貨量今年明顯增加,東南亞出口到亞洲半成品整個貨量出現,第一季出現淡季不淡;現在關稅問題,貨櫃船會往東南亞走,不過,東南亞很多港口基礎設施落後,大船無法靠港,小船貨量有限一爆會塞港,預期東南亞海運第二季續強機率很大。
海運副總裁林永川指出,現在有關稅因素,成本不同,因此客戶都在盤點,買賣雙方也都在觀望,出貨計畫都暫停;海運市場長約價希望上漲2成~2成5,但客戶希望不要增加旺季附加費,所以現在還討論,5月1日的長約價格預計延後兩周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