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主動式ETF系列報導1-主動式ETF 掀投資浪潮

圖/本報資料照片
圖/本報資料照片

全球金融市場近年掀起主動式ETF的投資浪潮,這種結合主動管理與ETF交易優勢的產品,正以驚人速度改寫資產管理產業格局。根據ETF GI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主動式ETF全球資產管理規模(AUM)已達1.26兆美元的新紀錄,其中美國市場是主動式ETF的主要發行地區,而歐洲與亞太地區的成長動能也持續增強。

一、主動式ETF的興起背景:ETF傳統上以追蹤指數、費用低廉、交易便利為主要訴求,但隨著市場波動加劇與投資環境複雜化,越來越多投資人希望透過主動管理策略在市場中尋求超額報酬(alpha)。主動式ETF因結合主動選股與ETF流動性優勢,逐步成為介於共同基金與被動式ETF之間的產品選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於2019年通過的「ETF Rule 6c-11」簡化ETF註冊流程,成為主動式ETF快速發展的關鍵推力之一。該法規讓資產管理機構得以更彈性地推出主動式ETF,催生了一波產品創新浪潮。

二、美國市場的主導地位:美國位居全球ETF市場的核心,目前主動式ETF資產占比雖仍小於被動式ETF,但成長速度顯著。截至今年2月,美國主動式ETF的資產規模已接近1兆美元,近兩年新掛牌的ETF中有75%屬於主動式ETF。

此成長趨勢,主要歸因於投資人對主動管理策略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在市場波動的背景下,投資人希望能透過主動管理來實現相對優異的績效。其中股票主動式ETF占大宗,主要聚焦大型股選股策略、成長型股票、股息收益與ESG主題等。

資產管理巨擘如貝萊德(BlackRock)、道富(State Street)、景順(Invesco)及新興勢力ARK Invest均積極布局。例如,ARK的創新主動ETF(ARKK)專注於高成長科技股,雖報酬波動劇烈,卻因具話題性與主動選股能力,在疫情後吸引大批散戶投資人參與。

三、其他市場的發展趨勢:雖然美國市場位居全球領先地位,但其他市場如歐洲與亞太地區亦展現出成長潛力。歐洲市場起初因法規限制與投資人偏好保守,主動式ETF成長相對緩慢,但歐盟正逐步推動法規鬆綁以利金融商品創新,如盧森堡金融業監管委員會(CSSF)於2024年底豁免主動式ETF的申購稅,並開放半透明主動式ETF。

根據State Street研究顯示,自2019年開始,歐洲的主動式ETF規模與美國市場一樣出現成長,而2024年的資金流入更是顯著增加,且新產品與發行人的數量亦大幅增加。

亞太地區則以澳洲、韓國、香港及日本為代表,逐步建立在地化主動式ETF產品線。其中,尤以韓國主動式ETF規模最大,且以股票主動式ETF為主。

臺灣ETF是全球成長最快速的市場之一,ETF規模已位居亞太地區第三大,而臺灣在去年底金管會開放主動式ETF與被動式多資產ETF後,預計今年將有多家投信推動股票主動式ETF上市,為臺灣市場增添新動能。

四、投資人偏好轉變:投資人對主動式ETF的偏好明顯增加,根據BBH 2025年全球ETF投資人調查 ,97%的投資人計劃在今年增加對主動式ETF的投資。主因投資人對市場波動的擔憂,及對主動管理策略的信任度提高。

調查顯示,投資人現在更願意為主動式ETF支付較高的費用,以期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投資人選擇主動式ETF,最主要的原因是能獲得機構投資人專業投資策略操作與資產管理服務,以及擁有較高的透明度。

五、未來展望:股票主動式ETF近年在國際上快速成長,在提供更具彈性的資產配置工具同時,也對資產管理業者提出更高度的挑戰。隨著市場教育深化與法規環境優化,未來主動式ETF有望在全球資本市場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利多助攻 台積電再展雄風
全台73個行政區 房價年漲逾一成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