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男性與女性預期壽命的差距正在縮小
(德國之聲中文網)幾十年來女性預期壽命增長幅度一直高於男性,不過到了20世紀末期,男女預期壽命之間的差距開始縮小。不過,德國威斯巴登的聯邦人口研究所新近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歐洲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之間的差別還是很大。
聯邦人口研究所的學者對歐洲7個國家228個地區的人口死亡原因報告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研究。研究發現,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男性預期壽命比女性短7年。但是到了過去10年,這一差距已經縮小到5年半。
在德國南部、丹麥和瑞士,男女預期壽命之間的差距最低。瑞士巴塞爾及周邊地區,男性和女性預期壽命的差距只有3.3歲。德國慕尼黑及周邊地區為3.5歲。然而在德國東部部分地區、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男女之間預期壽命的差距卻達到6歲,甚至更大。
研究人員發現,農村地區男性與女性預期壽命的差距要高於城鎮地區。這份研究報告的主筆紹恩博格(Markus Sauerberg)說:“繁榮的大城市往往因其良好的就業機會而吸引健康、高素質的人群,而結構薄弱的地區對這些人的吸引力較小。”所以,大城市的死亡率相對較低,性別差異也較小。
此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會導致預期壽命縮短。上世紀男性普遍吸煙的不良習慣是造成男性預期壽命增長速度低於女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它的主要原因還包括男性工齡往往比女性更長,以及男性從事健康風險更高的職業比率也相對高於女性。
研究人員還指出,心髒起搏器的普及對延長男性壽命起到尤為重要的作用。紹恩博格說,廣泛使用心髒起搏器“降低了男性罹患心血管疾病帶來的死亡風險”。
此外,研究數據顯示,吸煙造成的死亡率在男性人群中已經開始降低,但在女性人群中造成的死亡率仍在上升,因為上世紀60年代女性吸煙的現象才開始變得更加普遍。研究人員發現,工作帶來的健康風險在男性與女性之間形成的差別也在減少,因為現如今走入職場的女性變得越來越多。
聯邦人口研究所所做的這項研究發現,男女預期壽命差距只有一小部分可以歸因於兩性之間的生理差異,更大一部分取決於個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疾病的預防和早期發現。
參與這項研究的克呂斯內(Sebastian Klüsener)介紹說:“社會如何看待男性和女性在私人生活、工作和危機情況下的角色,對死亡率的性別差異可以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例如,這包括男性是否被視為養家糊口負有更大的責任,或者某些損害健康的行為(如吸煙或飲酒)在男性或女性中是否更被容忍以及更為普遍。”他表示,如果社會對男女兩性社會角色的定義越趨同,那麼兩性預期壽命的差異也會越來越小。
(德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