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前掃瞄-基本面》宜特Q1獲利季增近4成;聖暉擴大搶食海外商機
【時報-台北電】基本面:
1.前一交易日新台幣以32.608元兌一美元收市,貶值7.7分,成交值為11.44億美元。
2.集中市場18日融資減為2159.79億元,融券增為142742張。
3.集中市場18日自營商賣超27.25億元,投信買超19.69億元,外資賣超151.99億元。
4.電子產品驗證服務公司宜特科技(3289)今年以來營運受惠延續去年AI、高速運算與車用電子市場的強勁需求,帶動故障分析(FA)、可靠度驗證(RA)、材料分析(MA)、訊號測試等核心業務的穩健增長,該公司公布首季財報,其中每股稅後純益(EPS)1.70元,季增39.34%,首季營運勁揚下,全年展望續正向。
5.台積電(2330)先進製程需求強勁,預期相關建廠供應鏈可望受惠。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維持在380億~420億美元的高水準,法人預估,台積電在美、日、德等國多座晶圓廠建置步調將明顯加快,相關建廠供應鏈受惠,其中無塵室與機電整合大廠聖暉*(5536)宣布將擴大海外市場版圖,下半年計畫正式進軍美洲市場,同步評估設立歐洲據點,搶占多個產業海外設廠商機。
6.隨著AI伺服器邁入液冷時代,散熱廠雙鴻(3324)自氣冷模組製造商升級為液冷整機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毛利率已達26%、創歷年新高;今年持續搭配高毛利組件自製優勢,全面搶進AI、高效能運算(HPC)市場。法人預期,雙鴻今年液冷營收比重可望拉升至上看50%,全年毛利率亦有機會挑戰35%。
7.富采(3714)強攻AI的戰略布局在Touch Taiwan 2025展會上躍上檯面,於AI光通訊將攜手轉投資鼎元(2426)、環宇-KY(4991)進軍發射端、接收端元件,鎖定大型資料中心、AI伺服器內高速資料傳輸需求;在人形機器人上,聚焦視覺、觸覺,提供機器人更精準的環境感測能力。
8.華擎(3515)旗下IPC主板廠東擎科技(7710),因應歐盟即將實施的《網路韌性法案》(CRA),東擎與工研院合作導入FDO(FIDO Device Onboard)技術,推進實現邊緣AI裝置的自動化上線、驗證的零部署流程,搶進AI資料中心及商用端AI應用場域的資安防護商機。
9.中美角力、美國關稅衝擊延燒,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轉移趨勢。瞄準利基需求替代商機,南寶(4766)、材料-KY(4763)旗下碳纖維、光學與半導體用膠及絲束、醋片等利基新品擴大搶市,蓄勢待發。
10.台亞半導體(2340)集團和策略夥伴上亞科技(6130)日前舉辦聯合法人說明會,上亞董事長黃坤鍵受訪時表示,光學鍍膜事業處是上亞成為台亞供應鏈策略夥伴的重要一環,今年完成第一條光學鍍膜產線,經過歐美客戶反覆驗證,日前終於通過每個月可生產2,800片5吋的晶圓鍍膜,將持續開發新一代的光學鍍膜技術,用於增強感測晶片的感測效能。(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財經內容中心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