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峰會落幕 宣言難獲共識

為期兩天的烏克蘭和平峰會16日落幕,世界多國領袖齊聚瑞士度假勝地布爾根施托克(Burgenstock),討論如何為飽受戰火蹂躪的烏克蘭帶來和平並設法達成共識。但在事主俄羅斯缺席的情況下,尋求實質突破的希望渺茫。

超過90個國家與國際組織參與此次峰會,與會領袖包括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德國總理蕭茲與法國總統馬克宏等。此次峰會意在爭取國際社會對於結束俄烏戰爭的支持,但是俄羅斯未受到邀請、其盟國中國大陸也沒有出席,令部分人士對峰會成效打上問號。

烏克蘭峰會可能發表宣言,重申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性的重要性。根據路透掌握的草案,該宣言將俄羅斯入侵行為稱為「戰爭」(莫斯科當局十分抗拒此說法),並呼籲烏克蘭應盡快取回札波羅熱(Zaporizhzhia)核電廠與亞速海(Azov Sea)港口控制權。各國也希望施壓俄羅斯釋放戰俘與兒童。

但並非所有與會國家都是烏克蘭最堅定的支持者,他們更在乎核能安全與糧食出口等議題能否達成共識。

沙烏地阿拉伯外長便表示,烏克蘭可能得做出艱難妥協;肯亞則公開反對近日對於俄國實施的制裁。奧地利總理內哈默(Karl Nehammer)表示,該宣言恐無法獲得一致支持。

至於最具爭議的話題,包括俄羅斯佔領的土地地位,將留待日後討論。峰會主辦方希望繼續進行第二次峰會,地點可能在沙國,試圖在現有基礎上取得更多進展。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15日表示,峰會結果將傳給莫斯科當局,「以便二次和平峰會時能真正結束戰爭」。

廣告

消息人士表示,峰會最終聲明如何在直接譴責俄國侵烏與獲得國際更多支持之間取得平衡,成為各方外交角力重點。

俄羅斯批評,此次峰會根本是浪費時間。俄國前總統、現任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維傑夫(Dmitry Medvedev)表示:「和平峰會參與國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清楚他們扮演的角色。」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泓德能源衝刺綠電 明年看旺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