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台股Q2可望回歸基本面
台股3月31日急殺900點,投信法人指出,統計過去前十大跌點之後,指數漲多跌少,但儘管股價短線急殺,因台股獲利動能強,與AI科技成長體,後續消化川普關稅政策疑慮後,股價仍可望回復基本面表現。
瀚亞投信國內投資部主管姚宗宏表示,台股第二季具三大利多支撐,包括多數產業業績有望重回正軌,俄烏停戰後的重建需求;新款AI伺服器GB系列,台系供應鏈持續有新的供應商可打入新平台;DeepSeek效應下,AI邊緣應用潛在需求持續樂觀,有利於多數產業生產力循環向上。
台股評價處於中性水準,過去亮點產業過度集中,大部分產業仍呈現萬般皆下修的情況,AI產業也有遞延與趨緩疑慮,加上川普政策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研判台股第二季走勢呈現劇烈波動。類股輪動快速,難以判斷主流產業。AI終端應用有機會在下半年問世,屆時AI類股可望重回主流,短線上因DeepSeek事件讓市場擔憂未來高階晶片需求不如原先樂觀,台灣相關供應鏈評價遭降評。
AI供應鏈資金持續移轉,由硬體組裝轉向光通訊、新平台等,關稅所衍生的問題,使電子產業衍伸出提前備貨效應。可關注車用半導體,目前正處去化庫存階段,且廠商的平均毛利率在去年第二季已趨穩,預估第二季將重啟拉貨,車用電子需求有望穩定提升。
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基金核心經理人葉獻文表示,市場短期調整屬健康現象,建議聚焦長期趨勢、並透過主動管理型基金掌握產業趨勢商機,靈活布局。台股在全球經濟變數及產業發展趨勢間尋求平衡,短期內可能因外資保守態度及國際關稅政策不確定性而出現震盪,但長期來看,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以及AI產業的快速發展,仍是推動台股向上的重要動力。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太陽光電、離岸風電 雙延宕 連2年未達標 明年挑戰更大
台積赴日設廠拍板 化工股沾光
陸房地產風暴 襲向鋼鐵、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