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股》裕隆估今年兩岸車市微增 股價低於淨值會努力提升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裕隆(2201)周三召開線上法說會,去年8月新上任的總經理許國興於法說會首度開講,裕隆持續進行價值鏈資源整合、各事業發展、資產活化、電動車等發展,展望今年兩岸車市,裕隆預估全年台灣汽車銷量台數約46.2萬輛,年增2.89%;預估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約3290萬輛,成長4.7%。而針對川普關稅影響,裕隆提到,裕隆有很大的客戶生產來源來自鴻華先進和公司自主品牌,故較不受進口關稅影響。

裕隆總經理許國興開場致詞提到,過去八個月也梳理裕隆汽車事務,而早期也參與過裕隆業務部門,擔任經銷通路管理,亦在客戶服務、品質保固部門,對公司運作並不陌生,這段時間瞭解除了製造生產,裕隆有非常完整汽車價值鏈體系,後續亦有能源發展、資產開發規模,中國大陸和海外也有發展潛力,除了三義生產外,後續也進行價值鏈資源整合,以及各事業發展。

針對裕隆代工製造量能上,裕隆表示,代工依造客戶需求進行調整,目前代工主體是裕融日產、鴻華先進,會依照年度量能調整跟預估,以目前狀況來看,整體生產代工能量大概與去年維持相當程度,較大變數就是客戶推出時程前後可能會影響數量,公司會逐月逐季觀察。

裕隆今年各項業務展望,裕隆汽車在過去跟東風裕隆合作,有一定程度挫敗,但這幾年已經處理完畢,裕隆體質相當健全,裕隆財務結構更加穩健、信用評等也在逐級提升、個體的還債能力逐年下降,公司治理層面上也連續多年都在上市前5%的位階,顯示公司治理的健全程度。而未來發展上,裕隆汽車更穩健布局,影響裕隆汽車獲利結構有幾個因素為鴻華先進跟裕隆日產,其中鴻華先進如今營收逐年擴大,也逐年推出新車型,往向好的方向進行;另外是裕隆日產,主要業外認列收益,現今也更趨穩定;另外裕融TAC消金部分,不良資產比例都控制完善、資產餘額也回升中,對裕融未來有個好發展。

至於裕隆本業上,市場擔憂裕隆日產銷量減少,又受到川普對等關稅影響擔憂,但國內來看,裕隆汽車為國內生產車廠,未來電動車浪潮下,可謂最具有生產支持的車廠,更為最能夠存續的公司,納智捷也有生產一萬輛純電生產支持。裕隆提到,生產油車與電車有所差別,包括電池生產組裝品質、輕量化等,生產電動車需要一定能力、韌性,裕隆生產量能與技術持續進行。

而針對川普關稅政策影響,裕隆進一步說明,跟美國的相關政策互有影響,需要一些觀察,特別強調,裕隆未來有很大的客戶生產來源來自鴻華先進和公司自主品牌,故較不受進口關稅影響。

不過公司股價低於淨值,股價已跌破前增資價68元已久,裕隆提到,未來發展、資源整合做好,後續有一定程度信心逐步提升淨值。而資產活化上,除了新店的裕隆城發展成功,後續還有住宅區、三義廠區等開發機遇,持續發展將資產持續體現價值。

針對兩岸汽車市場,2025年1~2月台灣汽車市場總銷量共6.2萬輛,減少13.5%,而2月份因逢農曆年後的傳統銷售淡季導致新車銷量與交車量放緩。展望2025年各車廠持續推廣現有車款的銷售,同時積極規畫新車上市計畫,預估全年台灣汽車銷量台數約46.2萬輛,年增2.89%。

中國大陸方面,2025年1~2月中國大陸汽車市場總銷量為455.2萬輛,上升13.1%,其中乘用車銷量394.8萬台,上升14.4%。歐盟於去年10月正式對中國大陸電動車徵收為期五年的反補貼稅及全球政治經濟情勢、貨幣與關稅政策,外銷市場仍有變數,中國大陸政府延長「以舊換新」政策並更新補助標準,刺激內銷市場成長,預估2025年中國汽車銷量約3290萬輛,成長4.7%。

裕隆去年營業收入增加36.55億元或4%,主係裕隆進口車銷售台數較2023年同期增加及n7車型量產銷售致使整體營收成長。去年度稅前淨利減少14.52億元或13%,主係裕融企業本期營業淨利較2023年同期減少15.44億元所致。去年度稅後EPS降至3.78元,低於前年的4.63元。

裕隆擬配息1.3元,配發率34.39%,以周三收盤價46.40元計算,現金殖利率約2.8%。裕隆近5年配發率平均約35%,若未來體質更加健全後,會持續往30-50%調整。

裕隆去年底公司合併負債比為75%,如不含裕融企業承作融資業務短期借款及應付短期票券等金額後,負債比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