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生成式AI大有可為 唯過熱恐泡沫化
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接受Yahoo Finance Invest專訪
星展銀行於去年8月正式併入花旗銀行台灣的消金業務,躍身台灣最大的外商銀行。經過一年的整合,成果逐漸展現。「2024 Yahoo財經投資趨勢高峰會(Yahoo Finance Invest)」於11月19日舉行,以「探索與突破:投資新未來 Disrupting Finance: Innovations Shaping the Future」為主軸,邀請星展銀行(台灣)總經理黃思翰,以星展銀行的併購經驗為例,剖析未來台灣金融業併購趨勢、成長空間與挑戰。
金融業併購潮?台灣銀行家數過多
提到為何台灣金金併接二連三?黃思翰表示,台灣銀行家數過多,加上數位化轉型需投入大量系統和人才投資,使得小型銀行經營效率不高,因此一波波整合潮相繼出現。
黃思翰指出,由於台灣金融改革開放,開放新銀行設立,吸引大量國內外企業申請設立銀行業務,相比新加坡選擇整合本地銀行以抵禦國際競爭,台灣採取了完全開放的策略,因而產生目前overbanking的結果。
深耕亞洲市場 併購花旗加速十年
針對星展銀併購花旗在台消金業務,黃思翰表示,這是星展銀行在台灣的第三次併購,更是星展持續深化投資亞洲市場的重要一步,此舉將使星展在台業務加速10年。而星展銀行近年來屢獲全球最佳數位銀行的殊榮,此次併購帶來的客戶規模擴張,讓銀行能夠更有效地運用既有的技術推動業務拓展。
黃思翰進一步指出,星展銀行業務核心聚焦亞洲市場,涵蓋香港、中國、台灣、印尼、印度和新加坡,以支持企業客戶應對供應鏈多元化的需求;個人業務方面,台灣人具備強烈的儲蓄意識,從中也看到銀行在財富管理業務的大量商機,客戶對投資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對於瑞士銀行併瑞士信貸可能帶來的影響,黃思翰表示,這樣的市場變動對星展銀行而言反而是一種機會,作為亞洲第三大資產管理公司,星展擁有龐大的財富管理業務,而合併後部分在兩家金融機構皆有資產的客戶,出於分散風險的需求,可能會將部分資金轉移至其他銀行,星展有機會從中受益。
星展銀:有合適機會不排斥再併購
展望2025,黃思翰認為,隨著全球供應鏈調整動能強勁,不僅是產能擴充,還包括資本重新配置,預期部分客戶可能會讓北亞業務獨立,並將多餘資本投入東南亞市場;在個人財富管理方面,資金已經流向高收益的債券市場,同時隨著利率逐漸下降,預期資金也將重新投入美股以外的股票市場或小型股;此外,星展銀行對於未來的併購機會仍然持開放態度,也會隨時留意合適機會。
提到AI,黃思翰表示這就像當年從從計算機到電腦的發展,隨著科技進步,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然而,他相信生成式AI所帶來的改革遠不止於此,可能會創造出新的客戶開發方式等,而這些未來的創新尚未被開發完全。
凝聚企業向心力 就從運動開始!
在疫情後的團隊向心力維護上,黃思翰提到,由於星展銀行目前採用60/40的工作模式,運動成為有效讓團隊加強合作與互動的方式。例如星展銀行近期舉辦了一場台北到高雄的自行車活動,有助於增強團隊凝聚力,也促進員工和管理層面對面互動,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管理風格中融入運動的原因。
談美國大選波動 黃思翰:亞洲已習以為常
至於美國總統大選結果,黃思翰認為對星展銀行的影響有限,生活在亞洲,大家對這類風險已經習以為常。美國的選舉結果可能帶來震盪,但這也是星展銀行在管理業務時需要面對的挑戰,波動和不確定性始終存在,只是波動幅度的大小罷了。
示警生成式AI過熱 恐泡沫化
展望未來,黃思翰指出,儘管生成式AI未來有巨大的潛力,但他認為目前的「過熱」,有可能會讓人們忽略新技術成熟需要時間,例如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都已見識到,過熱有可能導致這項新技術朝完全不同的方向發展,直到技術帶來真正效率提升為止。
最後,對於美國聯準會降息,黃思翰認為這必然會對銀行業產生影響,因為銀行的一大部分收入來自利息收入,銀行勢必將開始緊縮投資和支出。然而,利率並不會回到疫情前,或2008年後的低點,中間預計會落在3%,這將成為銀行和企業需要適應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