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心理學:三招避免股票市場的羊群效應

經濟學裡有一個故事:如果在一群羊面前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跟著跳過去。這點很正常,但如果此刻你把木棍拿走,第四隻羊走到這裡,還是會向上跳一下,第五隻、第六隻、以及後面的羊也是一樣,即使攔阻牠們去路的木棍已不存在。這種無意義地跟隨大眾的心理及行為就是所謂的「羊群效應」,又叫作「從眾效應」。這無意義的行為在股票市場屢見不鮮,而日常的「無意義」動作也許只令你生活累一點,但在股票市場的「無意義」動作卻往往令投資者成為市場中的羔羊,資產任人宰割,結果往往贏粒糖,輸間廠。

你有沒有遇過…?

現時不少財經網站或者交易 app 都有「通知」功能,而最常彈出的通知往往都是一些「異動股」,即是股價突然大幅升跌的股票。看到這些,投資者會傾向認為市場中存在一些自己尚未掌握的資訊,而且單論香港,上市企業已經數以千計,散戶投資者根本沒有時間逐一研究,這些異動股是自己未曾研究過的股票時,這個「信念」尤其強烈。加上這些異動股的升跌幅甚快,投資者覺得自己根本沒有時間好好研究,基於「執輸行頭,慘過敗家」的「祖傳智慧」,投資者會容易跟隨其他投資者的方向進行交易。故此,投資者就往往「高位買,低位沽」,完全違反「低買高沽」的投資原則。你又有冇試過這樣?

從上段我們也可以看出「羊群效應」的兩個起因:

1.與大眾一致的安全感

人類是演化過來的「群體動物」,所以這種社會性、對群眾壓力的抗拒感基本上是與生俱來的。而且大家對「自己個人做錯決定」非常恐懼,但對「要輸大家一齊輸」又覺得無可厚非,因此相對於獨立的理性判決,大家更傾向盲目地跟隨大眾趨勢。巴菲特於 2004年時說的「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就是站在羊群效應的對立面。

2.資源不足

這裡說的資源又細分兩種:時間及資訊。時間上的不足正如上面所述,投資者害怕錯失當下的股價是最佳時機,但這時間限制往往都是投資者的主觀想法,即是自己給予自己的制肘,換句話說就是害怕「蘇州過後無艇搭」。

廣告

而資訊不足也分為主觀及客觀。客觀而言,在資訊泛濫的今天,那怕基金公司或其他大企業都不敢明言自己掌握十足的資訊,更遑論一班散戶,時間不足又強化了資訊不足的情況。心理學中有「社會證明」(social proof) 的理論,說明當我們拿不定主意,對情況又曖昩不明時,我們就會傾向認為大眾所做的做法是正確的,而且愈多人就代表愈正確。因此當股價愈升愈高時投資者就會愈想買,做成泡沫;股價愈低時又愈想沽,加劇價崩。而不少投資者都是「做足功課」,勤勞的投資者,但在客觀性資訊不足的今天,投資者甚至會懷疑自己所做的研究,主觀性地認為市場掌握著比自己更豐富的資訊,從而很可惜地亦誤墮羊群。

如何避開羊群陷阱?

這裡說「羊群陷阱」而非效應是因為「羊群效應」並非一無是處,盲目地跟市場對著幹也不是理性的決定。既然如此,有甚麼方法避免羊群陷阱呢?

1.定下自己投資規律,嚴格執行

要避免盲目地跟隨羊群,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預先理性地定下自己的投資規律,普遍的做法有被動投資,如月供基金或股票平台,然後「無論世事變改」也要嚴格執行;另外亦宜自己綜合出一套選股準則,同時記錄投資筆記,內容包括為何買進該股票、為何買這個數量,更重要的是倘若最後要虧損離場也記下失敗原因,並定期審視檢討,改進選股準則。

2.重視長期投資目標多於短期賺蝕的貪婪恐懼

看到急升的股票而心動,抑或已購買的股票急跌而恐懼都是人之常情,只叫投資者去鍛練「強大的心臟」是反人性的無謂話語。俗語有話:「笑到最後的才是贏家」,投資者應該定下較長期的投資目標,將視野由短期轉移到長期績效,加強對短炒誘惑的抗拒,當然亦要定下自己的止盈止蝕策略,死命擁抱虧損股票也並非明智之舉。

3.多閱讀優質的選股學說或大師的心得

剩下這個就是老生常談了,博覽群書,增進知識機乎是世上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不過問題是資訊泛濫,當你完成一本書,世上可能已經新出版了不止一萬本新書,所以選擇優質讀物才是必要之道。與其閱讀一些投機短炒的書籍,不如多閱讀經典大師,如巴菲特、葛拉漢、林區等人或關於他們生平的書藉。看本文開始的羊群故事,其實頭三隻羊的舉動都是理性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豐富自己知識,建立獨特視野,能不跟隨他人,自己成為投資的領導者。

巴菲特說過:「投資獲利很簡單,但卻很難做到。」避開羊群陷阱的方法也是一樣,不是甚麼驚為天人的方案,但希望各位能堅持執行簡單方法,勿做市場上的肥羊。

More reading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Jack Yip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