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台灣要成為AI之島 先看AI基本法立法的矛與盾
AI基本法的法制攻防準備開始!國科會今年在業務報告上透露,將由數發部接手主責,雖然目前立法仍在意見搜集與凝聚共識階段,但這部新法,面對猶如雨林的AI時代,會從多樣性、多元化的新機會思考,還是以處處充滿危機的風險管理角度出發?AI基本法正要進入燒灶時刻,機會之矛與管理之盾關係到台灣成為何種AI之島,立法時不能不慎。
從政治、產業與民眾面向來討論。政治面來看,國科會去年10月函送行政院,政院同年隔月日開審查會議,兩次會議後確定主責為數發部,但迄今還未送立法院審議。
問題來了,立委質詢替國科會叫屈,認為國科會預告法案前已經辛苦研議了1年,卻由數發部「撿現成」,批國科會成「AI太上皇」,主委吳誠文的回應是行政院跨部會共同討論出的結果,主要考慮未來應用面與產業發展是數發部主政,國科會會繼續全心發展AI相關研究。至於是不是甩鍋,還是對數發部有其他期待,政治圈有不同的耳語。
第二個問題,對數發部來說,預算被立委大幅度凍刪,目前僅能就現有業務守成,但今(114)年整體科技預算1965億元,AI相關編列近百億,據立委說法,國科會AI科研約52億元;數發部卻僅數產署編列5.9億元,加上資安署、資安院業務推動AI識詐與防制。
數發部才成立不到3年,很多運作還沒上軌道,儘管任務如數位政府、數位產業發展、資安、打詐等方向正確,但人力編制不到600人,且未來AI基本法執行面可能交由數產署負責,落到三級機關,光預算、人力等資源恐怕更捉襟見肘,讓立法成效堪慮。
再一個事涉敏感問題,國科會掌握每年超過千億元科技預算方向。在國會中,預算、法案審查屬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數發部則是交通委員會,預算不到百億,其中還包括科研計畫需來自國科會、經濟部、國發會等跨部會合作,像是百億投資AI新創方案。
因此,在AI起飛的大時代下,「小小」數發部要開AI大車,會不會有點吃力?還是未來可能增預算、擴組織?光立法院委員會恐也有一番角力。
AI應用才剛開始,產業與民眾生活上已經看到利與弊。AI基本法本身初衷,像是國家級的「AI憲法」,多數爭論關鍵在於監管與市場間的矛盾。以國際間的情況,目前歐盟被認為趨向風險管理,美國、英國則偏市場導向。
行政、立法兩院都把AI基本法列為優先法案,近況雖行政院指示數發部主責,政院版法案傾向建立AI治理方針並促進AI發展應用,執政黨立委提案也多以國科會版為依歸,在野黨版則鎖定鼓勵科技創新,並各自發揮「創意」。
但最重要的是,誰來主導?有提案援引世界各國常以掌管科學研究的政府部門作為AI政策主管機關,如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主導AI研究發展戰略計畫;澳洲以工業科學資源部制定公共部門AI使用指引與治理架構,因而希望主管機關改為國科會。
對產業面來說,業者磨刀霍霍,希望資料數據或應用不要受太多限制,然對民眾與有數位落差的族群來說,是數位平權、工作被取代、詐騙等挑戰,目前法案版本幾乎都參考歐、美,但要兩全其美,並擺平朝野意見,加上政策推動百工百業受惠AI,擴及面向既廣又深,獨立機關或許是可能的選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