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動得了鮑爾?面對貨幣政策角力,考驗聯準會獨立性

美國總統川普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之間的緊張關係再度浮上檯面。儘管川普日前公開表示無意解雇鮑爾,試圖平息先前引發市場動盪的言論,但他對聯準會不願進一步降息的強烈不滿依然未減,並持續透過公開發言與社群媒體施壓。此舉不僅引發外界對聯準會獨立性的質疑,也讓市場對未來利率政策的方向產生更多不確定性。

「我沒打算炒他魷魚,」川普22日向媒體表示。這句話試圖平息數日前他公開表示「希望解雇鮑爾」引發的市場震盪,然而,即便語氣緩和,川普對鮑爾領導下的聯準會仍持高度不滿,特別是對鮑爾在短期利率政策上的保守立場。

川普要求降息,引發政治干預疑慮

《美聯社》報導,川普長期以來,對聯準會未進一步降息表示不滿,強調目前美國經濟中通膨壓力已消退。他認為能源與民生物資價格正在下降,聯準會應該進一步降息,以提振經濟。

他甚至批評鮑爾行動遲緩,「我們希望主席能提前行動或準時,而不是拖到最後,遲到不是件好事。」他說。

儘管川普聲稱不會開除鮑爾,但他在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上接連發文施壓,包括21日指稱「幾乎沒有通膨」,以及上週強調:「如果我要讓他走人,他很快就會走,信不信由你。」這些言論加劇了市場對利率決策政治化的憂慮。

根據目前任期安排,鮑爾將任聯準會主席到2026年5月。儘管任內曾多次調升利率,以壓制COVID-19疫情後高漲的通膨,但在通膨壓力近期趨緩下,聯準會已暫停進一步升息,目前聯邦基金利率約為4.33%,自去年8月以來已下降一個百分點。

除了貨幣政策,川普與鮑爾也在貿易政策上出現嚴重分歧。

鮑爾上週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時直言,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損害美國經濟。他指出:「目前公布的關稅幅度遠高於預期,其經濟影響也將更大,包括更高的通膨與更慢的經濟成長。」

聯準會的兩大任務,包括穩定物價與最大化就業、堅持政策獨立性,但川普的言行,無疑再度測試美國中央銀行與行政部門之間的微妙關係。市場觀察人士擔憂,若政治壓力進一步加劇,將影響市場對聯準會政策前景的信心。

免費訂閱【國際趨勢報】👉專業主編導讀3篇文章,助您掌握關鍵洞察!

鮑爾上週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時直言,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損害美國經濟。取自X@EconClubChi
鮑爾上週在芝加哥經濟俱樂部發表演說時直言,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可能損害美國經濟。取自X@EconClubChi

川普可以開除鮑爾嗎?

《時代雜誌》分析,從法律上來說,這個問題相當複雜,且尚未經過實際驗證,因為史上從未有聯準會主席被總統解職的案例。

依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的規定,允許在「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解雇理事會成員,包括主席。但歷來這條款被解讀為適用於不當行為或無能力等情況,而非政策上的分歧。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賓德(Sarah Binder)指出:「法院通常不會將對利率政策的意見分歧,視為『正當理由』。」

儘管川普從他第一任期開始,便曾提出解雇鮑爾的可能性,但最終並未付諸實行,可能是因為法律立場尚不明確,且擔心引發政治反彈。鮑爾本人也曾明確表示不會默默離職。當被問到若川普要求他辭職,是否會配合時,他就簡短回應:「不會。」

儘管如此,川普團隊似乎正在為一場潛在對抗鋪路。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最近告訴《彭博》,他預計將於今年秋天開始,面試可能接替鮑爾的人選。

川普試圖撤換鮑爾之際,正值美國最高法院審理一宗涉及總統是否有權解雇獨立機構高層官員的案件。

川普曾解雇兩個勞工機構負責人,雙方目前正對簿公堂,目前也已進入最高法院審理階段。而在這場訴訟中,川普政府主張「正當理由」限制不合理,妨礙總統行政權力。若法院支持這個觀點,恐為川普日後解職鮑爾鋪路,甚至波及其他央行官員,動搖央行原本14年任期的制度設計。

投資人如何看待川普對鮑爾的批評?

華爾街分析師指出,川普對鮑爾的激烈批評,已讓投資人感到不安。

鮑爾因成功引導貨幣政策、在不引發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抑制通膨,而廣受讚譽。截至2024年底,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基礎穩固,表現為穩健成長、低失業率,以及通膨趨緩。因此,21日,當川普批鮑爾是「大輸家」,並要求他立即降息以避免經濟衰退時,市場出現劇烈動盪,標普500指數、道瓊綜合指數與那斯達克指數,全數下跌超過2%。

投資顧問公司deVere Group執行長格林(Nigel Gree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目前的風險有兩個層面。第一是鮑爾堅守政策立場,導致緊縮政策維持時間比市場預期還長;第二則是川普可能出手干預,無論是公開或政治施壓,都引發外界對央行獨立性的憂慮。」

《經濟學人》分析,長遠來看,川普可能在等待更「順從」的新任聯準會主席。鮑爾儘管歷經多次辱罵與壓力,始終維持冷靜克制,避免政治衝突。然而,下一任主席可能沒有如此厚臉皮,面對政治壓力時更傾向妥協,甚至與川普政策立場一致。

雖然川普的行為可能自食其果,正如這波市場反應所示:投資人對他針對鮑爾的攻擊反應激烈,債券遭拋售、殖利率上揚,與川普本意背道而馳。但外界對這類「川式邏輯」的再保證早已心生懷疑,即使幕僚強調川普了解市場風險,不願再攪動投資情緒,市場仍對他干預聯準會的可能性保持高度警惕。

總結來說,儘管川普表面上表示「無意解雇」鮑爾,但他持續對聯準會及其政策領導人施加壓力,無疑已對市場信心造成衝擊,也進一步挑戰聯準會作為獨立機構的角色定位。

從法律灰色地帶、政治風險,到潛在人事更替的布局,一切跡象顯示,川普與鮑爾之間的角力尚未結束。面對變幻莫測的川普,市場與決策圈正高度關注這場攸關貨幣政策走向與制度穩定性的鬥爭,最終是否會撼動美國長久以來維持的央行獨立原則。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川普關稅逼出美國人精省招!咖啡三倍買、囤舊家電有用?
川普關稅再出招!半導體國安調查展開,14項細節揭露哪些重點?
川普關稅揮刀、美股動盪!聯準會鮑爾首度回應:Fed不會進場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