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從EU ETS到CDP 洞察歐洲碳排放交易策略

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氣候變化挑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是造成地球暖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為因應這一危機,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都在尋求有效的減排策略。在此背景下,碳權交易制度應運而生,不僅作為經濟上的激勵措施,也是實現減排目標的重要工具。透過設定碳排放的總量上限並允許市場在這一框架下自由交易,碳權交易鼓勵企業尋求最經濟有效的減排方法。

這種市場機制有助於將環境成本內部化,促使企業和組織更加重視自身的碳足跡,進而推動整個社會向更低碳的未來轉型。

國際能源署(IEA)於2024年3月發布的「2023年碳排放回顧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能源相關碳排量較前一年增加約1.1%(4.1億噸),達到374億噸的歷史新高,但這一增長幅度低於2022年的1.3%(4.9億噸)。2019至2023年間,潔淨能源的增長速度是化石燃料的2倍,這有助於減緩全球碳排放的成長速度,是為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慢的增長速度。若無關鍵潔淨能源技術如風能、太陽能、核能、熱泵和電動車的普及,碳排放量將是當前的3倍。

■碳權交易和環境保護關聯大

當前,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以歐盟、英國、澳大利亞、美國及日本等國家為主要參與者,其中,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此外,碳揭露專案(CDP)積極鼓勵全球企業及政府揭露其環境影響,透過詳細的問卷調查來評估這些機構對氣候變化的應對策略和具體的環境保護行動,從而推動它們對外公開相關的氣候風險和機會。

廣告

EU ETS涵蓋了歐盟27個會員國及冰島、列支敦士登侯國和挪威,主要目標是透過市場機制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減少,特別是二氧化碳。自2005年實施以來,該制度已經運作超過八年,覆蓋了約45%的歐洲碳排放,並顯著促進清潔技術的投資和發展。EU ETS採用「總量控制和交易」機制,先確定整體的碳排放上限,再向大型排放源分配或出售碳排放配額。

每個配額代表允許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或等效的其他溫室氣體。若企業排放超過所持配額,則需購買額外配額;若配額有餘,則可在市場上出售或留存至下一期。碳權交易主要在歐洲能源交易所等平台公開進行,市場價格由供需關係決定。這種機制旨在透過經濟激勵促使企業採取更綠色的生產方式,進而降低整體碳排放。EU ETS碳價會受包括政策變化、市場力量和全球趨勢的影響而產生波動,2023年3月首次飆漲到每噸100歐元,反映出市場對碳減排壓力的積極回應。

歐洲碳權交易制度主要由歐盟委員會負責管理,確保制度的整體協調和運作。各成員國則負責管理本國的配額分配和監督企業的法規遵守。CDP作為一個非政府組織,則致力於鼓勵全球企業及政府揭露其環境影響。通過詳細的問卷,CDP評估企業對氣候變化的應對策略和環境保護行動,並推動這些實體公開其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及機會。

CDP不僅關注碳排放揭露,還涵蓋水資源、森林保護等其他環境問題評估。企業必須評估其業務活動對環境直接和間接影響,並制定相應的應對策略。這種全面的環境影響評估有助企業識別風險和機會,推動可持續發展。

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攀升,國際合作變得更加重要,而透明的碳排放揭露和有效的碳市場機制則是這一合作的核心。EU ETS和CDP的成功運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特別是在推動技術創新和增強碳市場效率方面。

這些經驗可供其他國家和地區借鑑,特別是對那些正在發展和計畫實施碳交易系統的國家。透過國際經驗的學習與本地實際情況的結合,可以更有效地設計出符合國家特色且有效的碳排放管理策略。此外,CDP的揭露標準不僅幫助企業和政府理解自身的碳足跡,也為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評估企業氣候風險和機會的依據。

■綠色轉型既是企業責任,也有助拓展新商機

透過EU ETS和CDP等制度和標準,形成了一股全球減碳和環境保護的共同力量。它們建立了一個持續推進氣候行動的框架,不斷激發創新解決方案,為各界持續深化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動力。讓企業和政府持續參與其中,為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行動貢獻自身力量。透過主動瞭解並遵循這些國際碳市場和環境資訊揭露規範,不僅是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具體表現,更是贏得長期商業成功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

因此,積極參與及響應融入這些國際倡議,將有助於企業在全球綠色轉型的大潮中,占據有利的位置,開拓嶄新的商機。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面板跌勢緩 大摩喊買雙虎
大成:黃小玉價格回不去了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