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考量估值+潛力+政策彈性!法人:陸港股更具投資潛力
【時報-台北電】儘管美國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明顯針對大陸,使其股市也出現明顯波動,但法人表示,考慮到估值、潛力與政策彈性,相較其他市場,目前陸港股具備投資吸引力,尤其在大陸不採大撒幣政策,卻是有選擇性的扶持策略,更能突顯優質企業的競爭力。
新光投信量化投資部主管詹佳?指出,考量到股值低和安全性二因素,目前仍是布局陸股相對佳契機。陸股提早幾年先修正,股價本益比,相對其他地區股票來得低。就基本面來看,即使川普關稅政策持續針對大陸施壓,部分大陸科技公司受惠於內需支撐與低成本優勢,仍有「填補美國市場缺口」的機會。
雖然近期A股整體指數變動不大,但科技與內需股已有明顯回溫,相較之下,港股因成分股多為大型科技與金融企業,受惠程度更為顯著,並已吸引部分資金回流。
從資金面觀察,法人認為,雖外資近期對大陸A股仍呈現淨流出,但若大陸進一步釋出貨幣寬鬆訊號或美國政策轉向鬆動,將有助於整體亞股資金回流,陸港股相對有望率先受益。且人行仍保有貨幣政策彈性,目前利率仍高於4%,未來仍有降息空間。
富蘭克林華美投信觀察,中美關稅貿易戰以來,雖然陸股曾暴跌7%,但市場展現強韌性,滬深300指數緩步回升。大陸通膨亦逐漸打底,且3月PPI年增率-2.5%,低於前期的2.2%,CPI年增率-0.1%,較前期-0.7%明顯改善,顯示經濟逐步回穩。大陸將推出強刺激內需政策,對沖外需衰退影響,並可能在年中推出新一輪刺激資金。後續發展關鍵在於兩國談判進展,若持續對抗,經濟衰退風險將上升,建議關注內需消費等不受關稅影響產業。
復華中國新經濟A股基金經理人余文耀建議,美國對各國課徵高關稅導致全球股市大跌,A股也出現明顯修正,近周隨恐慌情緒趨緩,帶動上證近六個交易日收紅,預期激烈的關稅政策無法持久,目前配置以A股大型權值股為主軸,聚焦金融、工業及內需題材,在不確定因素未除之前先提高現金比率,等待政策出現反轉訊號再行布局。(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