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美國糾察隊吹哨 南韓:中國「洗產地」情況嚴重

【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報導】南韓海關總署周一表示,試圖將外國產品偽裝成韓國產品出口以逃避川普關稅的情況日益嚴重,其中大部分為來自中國的產品。

南韓關稅廳周一表示,經過在3月進行的特別調查,今年僅第一季,違反原產國規定之案件總額達到295億韓元(約2081萬美元),其中,要運往美國的貨物占97%。相較之下,2024年全年違規案件總額為348億韓元,其中運往美國的貨物占62%。

此外,今年首季,價值達33億韓元的電池陰極材料從中國進口並要運往美國,但造假原產地為韓國,以躲避在川普對等關稅生效之前就已經很高的關稅。

第一季,監視器從中國進口零件並在韓國重新組裝,以規避美國對中國實施的通訊設備管制,這類違規產品價值達193億韓元。

韓國關稅廳表示已成立特別工作小組遏阻非法出口,並準備提出更具體的應對措施來保護國內企業。

美國總統川普自今年1月重返白宮後,便祭出大規模針對國家和產品的新關稅。

韓國官員此前曾表示,外國企業如鄰國中國的企業,試圖透過南韓「洗產地」來避開關稅與監管的情況可能增加。南韓是美國主要盟友,且與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

川普本月對南韓開徵稅率為25%的對等關稅,但隨即又宣布對大部分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措施暫緩90日。與此同時,美國以「中方採取報復措施」為由,把對中國貨加徵的關稅稅率提到最高達245%。經濟學家表示,此舉已經切斷全球前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