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巨收購芝浦遭日商攔胡 引公司治理、市場開放性爭議

國巨收購芝浦遭美蓓亞三美攔胡,市場譁然,關注雙方如何出招。圖/李淑惠
國巨收購芝浦遭美蓓亞三美攔胡,市場譁然,關注雙方如何出招。圖/李淑惠

台灣電子大廠國巨(2327)於今年2月宣布收購日本感測器公司芝浦電子(Shibaura Electronics),卻因日本軸承業者美蓓亞三美(Minebea Mitsumi)提出公開收購提案而出現重大轉折,芝浦10日正式表態支持美蓓亞提出的收購方案,並明確否決國巨2月的公開收購(TOB)提案,引發市場對公司治理程序與股東利益的廣泛關注。

芝浦電子11日股價不受日股重挫逾千點影響,維持在平盤附近,趨近美蓓亞三美收購價4,700日圓。

國巨於今年2月率先提出以每股4,300日圓收購芝浦電子,當時相較市價溢價高達36.94%,展現對雙方未來技術整合、全球成長機會及整併效益的信心。對於美蓓亞三美以每股4,500日圓收購價加入戰局,雖然表面上價格更高,但相較市價溢價僅約7%,該案卻獲芝浦董事會迅速背書,令市場譁然。

國巨也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重申其收購誠意與長期承諾,並表示願意持續與芝浦對話。不過芝浦方面並未等候國巨是否進一步修正提案,便迅速對外宣告支持本土白衣騎士(white knight),此舉引發外界質疑芝浦董事會在關鍵決策過程中,缺乏應有的審慎態度與程序公平性,亦未充分履行為全體股東爭取最佳利益的責任。

美蓓亞三美社長貝沼由久於記者會中直言,芝浦與美蓓亞三美的結合是為了「保護日本的技術」和「守住國力」,以應對技術外流到海外的危機。然而,近年來台灣與日本的企業及政府合作密切,台積電已於熊本完工半導體先進製程工廠,支持日本政府的半導體發展策略,此時將來自台灣的企業視為潛在風險,將可能影響未來台日產業深化合作的空間。

該案也引發對日本市場公司治理改革落實狀況的再度檢視。過去數年來,日本政府大力推動公司治理改革,強調透明度、董事會對股東價值的忠實義務,以及促進與外資連結。而今,芝浦案的進展似乎與此方向背離。若最終因民族情感或非經濟理由影響決策,將不利於日本持續吸引國際資本、強化市場國際化的戰略方向。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402關稅血洗全球!手握現金最安全 1檔金融股豪配4.8元 12檔殖利率>6%個股1次看
去年賺1個資本額、配息6元 「股價僅90元」鄭廳宜看好這檔機器人股:3月業績大反攻
超市一哥不玩了!350家門市全要關 驚人虧損金額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