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關稅風暴 緊急預備金多少才夠用? 專家:至少「這數字」
當新一波關稅可能來襲的消息在媒體與社群平台流傳開來,許多家庭開始焦慮:如果物價真的又漲,我的薪水還撐得住嗎?萬一失業或收入驟減,戶頭裡的錢能撐多久?這些原本可能只在經濟學課本出現的問題,現在卻成了日常生活中的焦慮來源。
面對潛在的經濟衝擊,理財專家一致認為,建立「應急基金」不只是備而不用的保險,更是一種必備的生活底線。根據CNBC報導,美國理財網站NerdWallet近期的調查,有高達85%的受訪者對於關稅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感到憂心。其中不少人表示,他們已經開始調整生活習慣,主動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甚至連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費也縮手。
事實上這並非杞人憂天,耶魯大學的預算研究小組估算,若關稅全面實施,平均每戶美國家庭一年恐將多支出3,800美元(約新台幣12.3萬元)。對多數中產家庭而言,這筆錢絕非小數目,很可能正是原本用來儲蓄、投資或償還債務的那一塊。
▼耶魯大學的預算研究小組估算,若關稅全面實施,平均每戶美國家庭一年恐將多支出3,800美元(約新台幣12.3萬元)。(示意圖/取自Pexels)
NerdWallet的理財顧問帕爾默(Kimberly Palmer)指出,這波焦慮直接反映在消費模式上,有45%的民眾打算減少非必要支出,近三分之一則計劃增加應急儲蓄的金額,這些關稅加劇了人們的財務壓力,迫使他們做出一些艱難的決定,其中包括減少旅行和汽車等大件商品的購買。
Bankrate註冊理財規劃師兼金融分析師凱茨(Stephen Kates)表示,如果你沒有存款,那就從應急基金開始,個人應該努力至少留1個月的基本開銷,理想情況下,應存3到6個月的生活費。
▼金融分析師凱茨(Stephen Kates)表示,如果你沒有存款,那就從應急基金開始,個人應該努力至少留1個月的基本開銷,理想情況下,應存3到6個月的生活費。(示意圖/取自Pexels)
凱茨說,在這樣不穩定的經濟情勢中,儲蓄順序應該重新排序,應急基金應該放在首位。即使你同時有退休儲蓄與貸款壓力,也應該先建好這筆安全網。對債務壓力沉重的人來說,可以採取「高利先還」的方式,一邊處理利率高的債務,一邊維持基本的應急儲蓄。
(封面圖/翻攝《Donald J. Trump》粉專)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