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關稅戰 零組件出貨承壓 東協台廠拉警報

【時報-台北電】川普拋出「對等關稅」政策,衝擊台灣與東南亞新興國家在內的電子零組件供應鏈,營運震撼才剛要開始;不願具名的業者表示,零組件資本勞力密集,雖非直接出口,但需求一定受影響,只能調控產能因應,今年出貨展望很難預估。另業者認為,台商PCB泰國聚落成形,一方面產能即將開出、一方面需求變數擴大,恐怕承受相當壓力。

業者表示,雖然PCB產品非直接出口至美國,而是透過東南亞組裝廠間接銷往美國,使得第一線廠商關稅衝擊尚不明顯,但隨著供應鏈層層轉嫁、客戶壓力浮現,產業仍須審慎因應。

以華通為例,從現階段出貨模式來看,關稅多由品牌客戶端吸收,多採FOB(船上交貨)條件,供應商在出廠階段即完成責任履行。然而,一旦關稅制度長期化,品牌端勢必將重新審視成本結構與供應鏈布局,額外增加的成本是否應轉嫁至消費者、客戶、零組件廠商等,或調整供應商合約、要求價格讓利,將成為下一波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業界原先為規避美中貿易戰風險而將產線外移至泰國、越南,如今反而面臨更高的美國進口稅率,使原有的避險策略頓時失靈。

相較之下,具有美國在地生產據點的廠商,則透過「美國境內自產自銷」模式,降低關稅波及範圍。以昇貿為例,未來不排除提高美國廠區出貨比重,以因應新的政策風險。國巨於2018年、2020年分別合併普思(Pulse)、基美(KEMET),二家公司原總部均在美國,都能在美國出貨,國巨董事長陳泰銘預期,影響輕微。

松川副董事長吳頌仁指出,台美繼電器進口關稅2%,美若課徵進口關稅,預期影響不大。但美國課徵對等關稅,屬全面性影響不僅是針對某行業,預期對美國經濟衝擊大。

騰輝-KY指出,預期直接銷美客戶可馬上轉嫁,但很多不是銷美的客戶,終端還是美國,則尚未確定。聯茂則看好,銅價推升有利銅箔基板業者,將同步調漲售價。

面對關稅政策變局,業者多表示將持續觀察美國政策走向與客戶態度,同時呼籲台灣政府應積極爭取與美方的溝通空間,避免關鍵產業受到不必要損害。在AI與高階網通製造成為全球戰略資源的當下,任何貿易政策的變動,都將牽動供應鏈的敏感神經。(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楊絡懸、李娟萍、李淑惠/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