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參與CBD COP16 學研及林保團體突顯台灣生物多樣性政策
除了COP29正在舉行,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亦剛成功舉辦,為2022年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以來的首次會議,台灣受邀參與由國際里山倡議夥伴關係 (IPSI) 主辦之周邊會議,並首度以團體身份,結合原住民部落領袖、學術單位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人員,以苗栗南庄蓬萊部落自然資源共同管理與南庄橙復育為案例,闡述台灣以實際行動踐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目標與內涵,成為會議亮點。
官方表示,我國循例以非政府組織 (NGOs) 觀察員名義組團參加,並以實際生物多樣性保育案例成果,於多場周邊會議與活動分享,與各國際組織進行交流與合作。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14日表示,刻正依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更新我國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畫 (NBSAP),將以具體行動回應國際保育趨勢。跨部會「國土生態綠網」計畫佈建之空間藍圖與跨域合作網絡,將更能支持臺灣以自然解方因應氣候變遷挑戰,建立生態連結協助生物棲地空間調適等,與此次COP16有關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議題強調的內容完全契合。
我國代表團結合原住民部落領袖、學術單位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人員,代表團也於PANORAMA周邊會議上,提出「社區林業」、「里山倡議」及「國土生態綠網」三合一整合策略與推動成果,以生物多樣性空間規劃有系統的支持在地參與治理,多元發展自然資源保育、森林保護、森林遊憩及綠色經濟產業。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也刻正依據《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更新我國國家生物多樣性策略與行動計畫 (NBSAP),將以具體行動回應國際保育趨勢。行政院自2018年起支持林業保育署執行的跨部會「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已完成連結中央山脈保護區、淺山平原到海岸等重要生態系的保育軸帶空間規劃,目前正逐步推展生態系復育連結、30X30目標、以及引導公部門跨單位合作與企業等私部門投入生物多樣性保育。國土生態綠網佈建之空間藍圖與跨域合作網絡,將更能支持臺灣以自然解方因應氣候變遷挑戰,諸如保護重要生態系促進碳循環、建立生態連結協助生物棲地空間調適等,與此次COP16有關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議題強調的內容完全契合。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臺灣近年來的生物多樣性與森林管理政策,已轉向促進資源永續利用與惠益分享,強調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在保育中的核心角色。過去政府單單依據公權力保護國有森林的作法,限制了周邊社區與原住民的自然資源近用權,甚而影響傳統知識傳承。為此,林業保育署積極推動經營策略轉型,自然資源管理以永續為前提,兼顧生物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除尊重在地社區與原住民的使用權利外,也以多元參與及應用傳統智識,確保自然資源永續利用與惠益分享。這些政策的改變與調整,也更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內涵與此次COP16有關原住民族與在地社區(IPLCs)參與的推進方向。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巴菲特現金部位創新高 股神背後打什麼算盤?
大陸反擊歐洲新徵電動車關稅! 停止波蘭廠新計畫
車禍發生命案 誰該為這場悲劇負責?專家解析:僅1種人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