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式ETF是什麼?投資新選項 一文看懂!
主動式ETF終於要問世啦!這幾年,ETF投資成為新顯學,但大多數人熟悉的ETF,其實都是「被動式ETF」,並且常常和「主動式基金」一起比較,現在又多了一個「主動式ETF」!到底這3者之間有什麼差別?讓佑佑來白話文解釋。
這3個投資商品都是「一籃子標的」,但有些細節略有不同,我們來比較一下。
選股規則
被動式ETF是追蹤某個特定指數,所以被動式ETF持有的標的,基本上與指數成分相同。僅有少數被動式ETF的追蹤方式不同,持有標的不見得會跟指數一樣,但台灣人熟悉的被動式ETF大多數就是跟著指數走。
主動式ETF與主動式基金則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股,不跟隨指數,選股更具彈性。雖然公開說明書會訂定投資範圍,但基金經理人可在該範圍內靈活選股。
持股調整
在換股上,被動式ETF是定期調整,常見是每季或每半年調整;而主動式ETF、主動式基金則可每日調整。
持股透明度
針對被動式ETF、主動式ETF的持股,台灣的主管機關規定,投信須每天公布實際投資組合,在其官網上都可以查到,持股透明度相當高;而主動式基金則是每個月公布前10大持股,投資人可以在基金月報或官網查到資料。
交易方式
被動式ETF和主動式ETF一樣,投資人可以在券商APP裡下單,在台股開盤時間內隨時買賣,每分每秒都有即時報價;至於主動式基金,則得透過基金平台、投信或銀行交易,每天只會有1個「淨值」價格。
基金管理費
基金管理費的費率,由低至高是被動式ETF、主動式ETF、主動式基金,因為被動式ETF追蹤指數,管理相對容易,所以費用最為低廉。
超額報酬機會
被動式ETF的投資就是跟蹤指數,所以它的目標本就不是獲取超額報酬,而是獲得市場報酬,並不存在要打敗指數的問題,因此被動式ETF有沒有獲取超額報酬的機會呢?邏輯上來說:沒有。但主動式ETF、主動式基金的目標是「打敗指數」,所以如果基金經理人操作得宜,自然有獲取超額報酬的機會。
整體而言,主動式ETF兼具主動式基金的靈活性與被動式ETF的透明度與低成本,確實是一個值得持續關注與研究的投資工具。然而,優點也可能是缺點,因為主動式ETF可以每日調整持股,也就是說,基金經理人可在股價漲高時獲利了結、或在市場震盪下跌時賣出部位,避免下殺。不過,這將非常考驗基金經理人的功力,畢竟主動操作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至於是否要投資主動式ETF,我會以挑選主動式基金的方式來評估,也就是從績效表現著手,所以應會待主動式ETF掛牌一段時間之後再做觀察。
表:主動式ETF由基金經理人管理,每日可調整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