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銀卓永財專訪》搶攻AI、機器人 收成期將近
AI是應用的Know-how,無處不包,機器人要有軟體才能解決廠商的問題。上銀集團總裁卓永財表示,上銀專長是關鍵零組件,提供AI及機器人結合所需的零組件,前景看好但需要時間:「有家知名人形機器人公司要求上銀5月提供上百套模組,美國物流機器人業者也會來台。」
AI及機器人產業當道,上銀集團旗下上銀及大銀微系統攜手,布局機器人產業多年,去年聯手與美國新創公司開發物流機器人,下半年即將進入試量產階段,也會提供美國今年計劃量產數千台人形機器人大廠所需的關節關鍵零組件;今年開始直接供應護國神山所需的晶圓機器人,上銀轉投資邁萃斯新竹廠因離竹科近,還騰出空間,供晶圓機器人售服使用。
卓永財指出,AI本質是機器人,目前人形機器人尚未訂定標準規格,至少要做到取代專用型及工業用機器人,才可能走到開放式場域。以日本發那科6公斤機器手臂售價要新台幣60萬~70萬元,目前人形機器人售價至少要10萬美元,特斯拉要做5萬美元的人形機器人不可能辦到。
卓永財表示稱,上銀長期耕耘機器人領域,開發出工業用機器人、多軸、關節等工業用機器人,以及晶圓移載系統EFEM,未來會配合客戶發展機器人,持續布局及爭取人才。
上銀董事長卓文恒表示,上銀可提供人形機器人所需的滾珠螺桿、線性滑軌、減速機及交叉滾柱軸承、大銀驅動器、編碼器及馬達等關鍵零組件。檯面上,看到AI機器人、機器狗,上銀每年提供上千支滾珠螺桿應用在機器狗。人形機器人廠商先向上銀採購滾珠螺桿,應用在人形機器人關節上,正送樣報價,如果採用,一年會有上萬支需求。
卓文恒指出,他在漢諾威展看到AI機器人模擬人走路,還是需要人操控及輔助,不過雙足平衡能力還不錯。AI人形機器人發展有階段性,若要走到開放場域,須先在工廠實踐,工廠場域是可控制、設計的封閉場域,像是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應用在特斯拉電動車廠,Figure機器人獲BMW車廠採用,宇樹人形機器人應用在比亞迪車廠,未來2、3年,人形機器人如能逐步取代工業型機器人、協作機器人及專用型機器人,才可能走到開放場域。
卓文恒表示,上銀與大銀微系統攜手與美國新創公司合作開發AI物流機器人通過幾項測試,未來要到工作場域測試。物流公司準備AI物流機器人運作,5月來台了解上銀工廠運作,為下半年批量生產做準備,未來將會有上千台份需求。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缺料 全球伺服器市場下修7%
工商社論》數位貨幣監管大突破 美國將立法規範「穩定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