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今年經濟樂觀中有隱憂,通膨、不均與超高齡如影隨形

2025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5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圖/本報資料照片

揮別2024年,又是新的一年,去年11月的景氣雖亮出黃紅燈,惟領先指標已連跌四個月,與此同時,12月消費信心也連降三個月,這說明2025年國內經濟於樂觀中仍有隱憂,通膨、老化與不均將如影隨形,成為隱憂的來源。

國內各預測機構估今(2025)年台灣經濟成長大概落在2.8~3.3%,雖低於去年的4%,仍屬穩定,然而這是不平衡的穩定,何謂不平衡的穩定?就是各業裡好的很好,差的很差,以下我們用具體的數字來描述今年台灣所將面臨的三大趨勢:

產業、薪資不均度升高,中產階級消失:去年台灣半導體及資通產品輸出占總出口65%,其輸出成長近20%,表現亮眼,拜這兩個明星產業之賜,台灣去年出口仍有10%的成長,而傳產依舊疲弱,所以,不要以為去年台灣經濟成長達到4%,大家都有好日子過,事實上,半導體及資通業的受僱人數不到就業人口的一成,除了他們享受到成長的果實,多數人並沒有感受到成長的歡樂,經歷1930年代不均衡發展的美國總統羅斯福曾指出:「在一半繁榮一半破產的國家裡,是不能達到持久繁榮的。」昔日如此,今天亦然。

通膨從休火山變活火山,生活壓力繼續升高:這些年物價連年上漲,通膨壓力並未消失,雖然央行、主計總處預測今(2025)年通膨率會降至通膨警戒線2%以下,然而官方也坦承,迄今外食費、房租漲勢並未明顯收歛,連保守的官方都這麼說了,顯見通膨仍蓄勢待發。若再考慮川普調高關稅,通膨從休火山變成活火山,已不遠矣,當百物齊漲,對於薪資本已不多的上班族而言,可謂雪上加霜,近五年台灣物價已大漲10%,一旦通膨呈野火燎原之勢,國人今年恐將沒有好日子可過。

超高齡社會報到,消費成長降溫:2025年還有一件大事,就是台灣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20%,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依家庭收支調查,2023年老年家庭裡有半數是落在最窮的後20%家庭裡,這說明隨著超高齡社會的到來,窮人也會愈來愈多,窮人多則消費成長降溫,消費降溫則經濟成長趨緩,這也是必然之勢,依主計總處預測,今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僅2.09%,為四年來最低,日後連擴大內需恐怕都辦不到。

在上述三個趨勢的牽制下,今年台灣將同時面臨成長與分配的困境,特別要注意的是,分配不均不只會召來民怨,也會破壞經濟成長,經濟史學家福克納(H.U.Faulkner)曾指出,財富過度集中是研究1930年美國大蕭條所不可忽略的要素,而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也認為,2008年金融海嘯與美國財富過度集中息息相關。看看我們去年出口65%集中於半導體及資通產業,前20%的財富是後20%的67倍,不均衡到如此驚人的地步,政府除了提出一個行禮如儀的「均衡台灣」,迄今並無良策,府院對總體經濟疏於了解,政務官缺乏施政經驗,實在令人憂心。

雖然預測機構近期普遍上修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然而影響經濟的因素經常無法量化帶入模型,預測樂觀未必真的樂觀,2000年歲末展望2001年,經建目標、主計處的預測都在6%以上,當時的經濟部長林信義獨排眾議,以其產業經驗及趨勢分析,於年終記者會上示警:「大家要有過一段苦日子的準備,不過這也是一個機會,讓大家重新反省,在股市長期投資是對的,但是天天在股市進進出出,並不幸福。」果然,2001年台灣出現有史以來第一次經濟衰退,全被林部長料中,各方嘖嘖稱奇,這說明我們有時得跳出模型,觀察趨勢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通膨、不均及超高齡正是影響今年台灣的三大趨勢,政府必須以臨深履薄的態度妥為因應,才可能讓台灣在充滿變數的一年,履險如夷,穩中求進,也惟有如此,才可以避免苦日子再度造訪台灣。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豪宅、第三戶房貸 調高利率地板價
第三代半導體 黃金陣容成形
2022財稅四新制 綜所稅最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