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動買房注意】預售屋保固霧煞煞 越長越好?
【文/Amy Wang】買房為人生大事,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統計,2020年第2季房地產消費糾紛有38%來自建商,而糾紛原因前三名分別為房屋漏水問題63件、終止委售或買賣契約43件,及服務報酬爭議27件,此外,施工瑕疵也不在少數,也有25件,但弔詭的是,現今許多建商都比拚保固年限,專家指出,保固年限並不是越長越好,關鍵在於保固範圍、建商品牌信譽。
「防水保固」沒規範 求助無門
小米前2年在大台南地區購入預售透天案,主要看準建商保固範圍從結構體、防水層,到固定建材、設備,甚至粉刷層,保固範圍包山包海,且主打保固年限較同業長,讓她看了超心動,不過最近即將面臨交屋,在驗屋過程發現大樑有水痕,透過工務人員也查不到漏水來源,她仔細檢查當時合約內容中的「防水保固」,並詢問專業人士,才「防水保固」根本沒有實際的法令規範,讓她陷入窘境,擔心交屋後若再發生漏水問題,恐怕求助無門。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指出,目前線上銷售的建案分為預售屋、新成屋,而小米看的預售屋,指的是領有建造執照尚未建造完成而以將來完成之建築為交易標的,而預售屋的保固期限,依據「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第17條規定,結構體保固部分為15年,固定建材及設備部分為1年,至於保固期限,同樣依第17條規定,起始日為買方完成交屋日起。
其中結構保固範圍,包含:建築基礎、樑柱、承重牆壁、樓地板、屋頂、樓梯、擋土牆、雜項工作物等涉及結構部分,固定建材及設備像是,門窗、粉刷、地磚等。
建商歇業 保固期長也沒用
郭紀子分析,不同建案所提供的保固期,可能有期限長短不同的情況,但應在法令規範之下,由雙方簽約時詳細約定保固期,保固年限當然越長越好,但是,也要小心建商的信譽,如果建商歇業,保固期再久也毫無意義,或者建商不積極負責,保固責任不履行,再長的保固年限也保障不了消費者。
此外,提醒消費者,在交屋時,建商應同時出具房屋保固服務紀錄卡,作為保固憑證。但倘若糾紛無法私下調解,得走上法律途徑,郭紀子指出,切記「申訴、調解、訴訟」三步驟,可以向民間的消費者保護團體或消保官提出申訴,如果未獲妥當處理,還可以向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若調解不成,即可向法院提起消費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