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人行新工具 增強流動性管理

【時報-台北電】繼今年以來推出臨時正逆回購、國債買賣後,中國人民銀行28日再推出貨幣新工具「買斷式逆回購」。和現有的逆回購操作多為7天期、14天期相比,買斷式逆回購的期限最長不超過1年,料將增強1年內的流動性管理能力。

人行官網公布,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從即日起啟用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工具。原則上每月開展一次操作,期限不超過1年。

公開市場買斷式逆回購採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回購標的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公司信用類債券等。

澎湃新聞報導,專家分析,人行現有流動性投放工具,根據期限由短至長,主要包括7天期和14天期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以及投放長期流動性的國債買入和降準,1個月到1年之間的中短期流動性投放工具較為欠缺。人行新推出的買斷式逆回購,預計將覆蓋3個月、6個月等期限,進一步提升流動性管理的精細化水準。

Wind資料顯示,11月、12月各有人民幣1.45兆元MLF到期量,約為目前MLF餘額的40%。再加上政府債券發行、年末現金投放等,屆時銀行體系流動性可能面臨較大壓力。人行此時推出新工具,預計將可對沖年底MLF的集中到期。

人行行長潘功勝日前才表示,預計年底前視市場流動性情況擇機降準0.25~0.5個百分點。人行新推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更能確保年末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貨幣環境。展望未來,新工具有望逐步替代MLF,MLF餘額或將下降。

界面新聞報導,和現有的逆回購操作相比,新工具有三大特點:一是新工具採用買斷式,債券的所有權和票息發生轉移,買斷期間的債券可以在市場流通,債券流通效率得以提高。二是新工具期限定位為中短期,可發揮投放中短期流動性的作用。

三是招標方式不同,買斷式逆回購採用固定數量、利率招標、多重價位中標,機構可依自身情況選擇不同利率投標,凸顯該工具僅作為流動性投放工具的定位。

另外,新工具將按照投標利率從高到低依次中標,機構的中標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標利率。專家分析,這也能減少機構投標的「搭便車」行為,真實反映對資金的需求。(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