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金融》加碼穩經濟 人行封關日丟禮包
【時報-台北電】2024年12月31日最後一個交易日,中國人民銀行(人行)再送出放水利多。除開展年內第二次的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操作(SFISF),還公布12月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擴大到人民幣(下同)1.4兆元,不僅滿足跨年資金需求,也彰顯貨幣政策轉向適度寬鬆的決心。
人行從去年10月創設買斷式逆回購以來,每月底會公布當月操作規模。官網去年12月31日公布,當月進行三個月期和六個月期的買斷式逆回購操作各7,000億元,合計1.4兆元。規模遠超10月的5,000億元和11月的8,000億元。人行還公布上月在公開市場淨買入3,000億元國債。
新浪財經分析,綜合國債買賣、買斷式逆回購操作來看,上月人行淨投放中長期資金5,500億元。第四季來,上述兩項操作的合計規模均大於中期借貸便利(MLF)到期量。專家認為,展望2025年,買斷式逆回購、國債買賣等新工具的操作規模料進一步擴大,MLF也將持續縮量續作。
此外,人行還宣布開展第二次的互換便利操作。大陸證監會同日宣布,2024年10月首度開展互換便利操作以來,目前首批操作已全部落地,實際投放超過90%,市場反映良好。證監會將新增20家券商、基金公司及大型保險機構參與,累計共40家機構獲准。預估第二次規模將不少於500億元,和第一期相當。
報導指出,互換便利操作旨在維護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有利於提升股票市場成交量,促進市場回暖,還有助於引導基金、保險資金等長期資本入市,提升權益投資規模。專家分析,人行此舉充分展現穩定信心、助力股市回穩的意圖。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SFISF允許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以持有的債券、股票ETF、滬深300成份股等資產為抵押,從人行換入國債、央行票據等高等級流動性資產,有利非銀金融機構「活化存量、用好增量」。另,互換便利工具提供了額外的流動性支持,可增強市場的穩定性,進而加速推動長期資金入市。(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欣/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