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7/1新制上路 投資型保單考驗大

【時報-台北電】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去年創下僅次於2016年的新低水準後,今年還要面臨新制考驗。7月起,投資型保單無法再連結新興市場債與非投資等級債兩類標的,壽險業者指出,目前境外基金此兩類庫存約8,000億元,要如何透過新商品補足缺口滿足保戶,為買氣能否再起的關鍵。

法巴人壽總經理戴朝暉表示,投資型保單的保費收入和投資市場關係密切,去年股債雙跌嚴重影響買氣,幾乎下滑到過去十年的新低,不到1,300億元。他分析說,保戶希望可有穩定配息,或參與股市成長,但是去年股債表現都不好,資金明顯轉向海外債券與結構型商品,短期利率走高也讓保險商品的魅力不再。

更重要的是,7月起,投資型保單將不能再連結新興市場債與非投資等級債兩類基金,以目前國內境外基金的規模來看,這兩類商品合計達8,000億元的庫存,保險業者須積極透過其他商品,來滿足客戶需求補足缺口。

近年穩居外商壽險投資型保單總保費收入之冠的安聯人壽,去年保費收入也出現衰退,今年前兩月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雖達82.48億元,目前排名壽險業第五名,仍對新制上路可能衝擊感到憂心。安聯人壽總經理林順才表示,這兩類基金占安聯整體投資型投資標的約2成,因國人偏好配息標的,確實可能衝擊投資型保單,已開始尋求其他可以替代配息基金的基金加入。

戴朝暉則從基富通基金平台基金銷量快速成長的角度指出,基金商品有更便利的購買管道,影響了投資型保單買氣,期盼法規也可放寬壽險業者,透過更便利的數位化管道銷售,同時放寬創新商品範圍,來補足新制後投資型保單的連結標的缺口,例如和投資銀行合作引進境外基金等。(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陳欣文/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