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東協 開發潛力市場

其次可導入純水奈米潤滑劑與模具微珠擊改質技術打造扣件業友善環境工廠,大幅提高扣件生產品質、減少模具和刀具損耗、減少設備停機和人員更換的時間,改善工廠煙霧環境,增加勞動力投入扣件產業意願。

產業競爭力不外乎掌握產品面和經營面兩大層面的競爭力。在經營層面來說,企業面臨內外部環境變化,風險與機會不斷衝擊組織的經營,來自客戶的要求與對手的競爭無所不在,組織的成本、品質、效率管理持續改善是扣件產業管理的主軸,範疇須含蓋整個供應鏈,溝通能力、專業能力、快速反應能力與落實系統矯正能力的升級,從人力結構、設施設備改善及精實制度切入。

目前扣件產業人力的運用偏向直接人力的投入,間接人力如市場需求研究、產品研發、製程改善、設備研發、資訊管理、組織發展、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人員編列偏低,設置技術工程部門、供應商品質管理、建置產品製程資料庫,須逐步調整人力比重投入。對於人力充足的組織,藉由留才政策,激發員工自主改善,並將知識形成資料庫供組織運用,關注新產品研發與效能改善,以促進潛力市場開發、高價值產品、降低成本及優質服務提供。

在產品競爭力的層面來說,首要是設施設備改善。扣件產業現場製造設施設備大多是機械式手動為主,品質檢驗大多仍依賴人工抽檢和自動篩選機,雖然各廠商ERP建置協助生產庫存資訊管控,但資料的輸入還是依賴人工作業,在智慧製造轉型的浪潮下,大多廠商還是未能進入工業4.0的門檻。

在本質上,設備改善以減少人工作業與提升效率的角度著眼,從進料開始,思考如何減少搬運次數;沖模具安裝時,如何增進安裝成效;生產過程的原物料準備如何使用設備降低尋找與待料時間;設備如何幫助製品於現場以省力及有效率的方式移轉;品質檢驗數據藉由設備改善自動線上傳輸減少人工抄寫。

廣告

資源充足者,須更進一步汰換設備,以更有效率的設備製造生產,在現場自動化省力化設施完備後,機聯網及工業4.0的導入將更具效益。如同豐田汽車的精實生產制度,在完備其工廠自動化省力化設備後,配合機聯網及工業4.0的導入,使庫存先進先出、拉式生產、現場5S、看板管理、平準化、生產現場改善等理念得以落實,在達成少量多樣訂單以及提高產品品質的同時亦降低成本和縮短交貨期。

成功的企業經營在於每次遇到危機可以將其變成轉機,我國扣件產業長期在歐美客戶之間獲得良好口碑,即使在全球貿易協定中並未享有關稅優惠,但一直到近期可能爆發地緣政治危機,才開始被客戶要求在兩岸之外的第三地設廠,足見只有戰爭等級事件才會影響客戶對台灣扣件的仰賴程度。

因此,台灣扣件產業能夠在自我精進上做到最好的程度,便是要求自己如何從A到A+,尋求自我突破以提升產品單價,改善組織和產業形象以吸引人才,藉由跨業標竿交流學習、借重外部顧問落實精實管理和能源管理、引進智慧化生產流程等,讓我國扣件產業確實轉型成為傳產中的高科技產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16檔泛綠能概念股 潛力足
新冠疫情升溫 西安緊急封城 恐衝擊半導體、汽車產業…
強茂攻電動車 新品明年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