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神操作】一樓店面戶怕斷炊 50年老屋都更案「大缺角」黯然縮水

今年403地震讓不少老屋搖搖欲墜,再次掀起老屋住戶的都更夢,近幾年有不少老屋成功都更、身價翻漲,卻也有開發商都更不成、捲款潛逃,本月好宅報報找出各地都更案例,分享成功或失敗故事,讓懷抱都更夢的你,看看台灣都更水有多深?

【文/Angela】新北市中和區員山路生活圈,早年是許多中南部民眾北上謀生落腳的熱門聚落,加上鄰近工業區,興建大量平價公寓,如今屋齡動輒逾50年,不僅出現漏水狀況,狹窄巷弄更缺乏安全、消防等考量,面臨都更急迫性。有建商鎖定中和積穗國小對面的民利段推都更案,但因臨員山路上有整排店面,包括在地經營超過40年的老書局、中藥行、機車行、補習班等,部分一樓店面戶擔憂將來生計恐斷炊,選擇不參與都更,未來都更範圍將出現L型基地。

▲中和員山路商圈林立生活機能成熟,但因屋齡動輒超過50年,有建商發起民利段都更案。
▲中和員山路商圈林立生活機能成熟,但因屋齡動輒超過50年,有建商發起民利段都更案。

由建商發起的中和民利段都更案,預計整合員山路、民利街與民利街14巷街廓範圍內20筆土地、總面積約561坪,此案因隔條馬路就是中和滿額學校積穗國小與勝利市場,加上人口密布,帶動員山路商圈市集聚客,小吃店、機車行、麵包店、中藥行等生活機能完善,讓都更效益備受矚目,也引起在地民眾高度討論。

5月初開發商針對41位所有權人召開說明會,都更範圍皆為私有土地,合法建物共34筆、所有權人合計38人,其中包含3戶臨員山路店面戶與民利街多家水電材料行、便利超商等店面,其餘則是4層樓公寓與頂樓增建物,開發商將採協議合建方式推動都更申請,目前同意比例已達100%。

廣告

因使用分區屬於住宅區,都更建蔽率50%、容積率300%,依照開發商規劃,未來將興建地上20層樓、地下5層樓大樓。消息釋出後,周邊住戶出現不同意見反映,地主戶之一的C太太說,自家公寓屋齡超過50年,「我47年前搬來這,這麼多年了,老房子陸續出現漏水、壁癌問題,也找人來抓漏,但始終無法根除,最後只好把浴室改為明管,將就湊合使用。」因自家位於巷弄內,防火巷本就狹窄,一樓鄰居又長期停車,很擔心有突發狀況時消防車根本出入困難,十分期待能盡快實施都更。

▲中和民利段都更案因部分公寓有1樓店面效應,增加整合難度。
▲中和民利段都更案因部分公寓有1樓店面效應,增加整合難度。

但C太太也坦言,自己住在公寓3樓,曾向頂樓戶與一樓店面地主交換意見,發現也有老鄰居因擔憂都更後權益受損,態度上並不支持。事實上,從地籍套圖可發現,此都更案基地呈L型,已排除員山路上至少7間店面,有地主透露,開發商原本希望能爭取完整街廓,但因涵蓋三角窗店面與多戶店面地主,最後只好縮小範圍。

被劃出範圍外的其中一戶店家透露:「我才搬來10幾年,當初花了2000萬元買下1樓店面,都還在繳貸款中,都更期間要怎麼維持全家人的生計?更不要說都更後只能分回住家,要怎麼做生意?」在地經營40年的老書店,經營者已換了3手,但因地點就在學區旁,成為許多小學生放學最愛逗留的店家,現任經營者因屆齡退休,加上或多或少考量房東將來可有參與都更意願,也順勢清倉拍賣準備退休,未來都更後商圈勢必重新洗牌,傳統書店恐怕消失不再,讓不少在地家長直呼可惜。


Sponsored by:台灣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