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地雅全球生產基地拚擴廠與擴產 搶歐洲E-bike商機

自行車組車大廠-愛地雅(8933)今(23)日下午受邀法說。由於愛地雅目前在手訂單滿檔,總經理林恒斌表示,全球生產基地計畫擴廠與擴產,年產能預計擴增3成,2024年產能衝破百萬台可期!愛地雅擴產重心聚焦在E-bike,今年E-bike營收占比預估還不及10%,明年在台灣廠完成擴產下,占比有機會衝高到20-25%。

愛地雅23日在法說會助攻下,外資大買超912張、帶動價量齊揚,盤中股價最高衝到13.35元,漲幅逾4%;終場收盤價13.15元、上漲了0.35元,漲幅2.7%,總成交量破3,800張。

林恒斌在法說會上談到全球生產基地的布局及定位時表示,台灣廠主攻組裝高階傳統自行車、E-bike及車架前期設計、研發及台灣電控系統的整合,面向全球市場,目前年產能約25萬台,在擴產完成後,年產能將可望提高到35萬台。至於大陸東莞廠,主要產品在車架的生產製造及組裝中階傳統自行車,面向歐盟及北美以外的市場,目前年產能約36萬台。林恒斌說,東莞廠的出廠單價偏低,所以東莞廠將維持產能,未來將把資源聚焦在車架的生產製造上,主要供應台灣與波蘭的組車廠需求。

此外,愛地雅波蘭廠主攻E-bike及高階傳統自行車組裝,短鏈供應歐洲市場,因應國際間的貿易障礙及關稅壁壘。林恒斌說,愛地雅將加碼投資布局波蘭,近期已在波蘭廠旁購地、準備打造波蘭二廠,在擴廠完成後,波蘭兩廠的年產能將由6萬台衝高到18萬台、產能一舉提高3倍。

而愛地雅的越南合資廠,林恒斌說,第一階段在於滿足東莞廠車架外溢訂單,下一階段也將籌設年產能12萬台的組車廠,布局搶攻越南自行車出口歐盟2025年降至零關稅的龐大商機。

廣告

愛地雅創立至今已逾40年,是一家以技術及客戶服務為導向的專業自行車組車廠,目前全球生產製造基地有四處,包括台灣台中廠、大陸東莞廠、歐洲波蘭廠,以及近期合資設立的越南車架廠,集團合併年均產能約在70萬台,全球員工人數約1,500人,產品主要出口歐、美市場。

愛地雅過去5年營收平均約在40億元,2021年突破46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達到24.3億元,年增率達23%,三率三升更創下近5年新高,H1毛利率達15%,較2017年至2019年的8%、幾近翻倍成長,營業利益及稅後純益虧轉盈,EPS達0.56元,獲利創下近5年新高,暴增逾19倍!法人表示,H2進入自行車產業的傳統旺季,對愛地雅H2營收成長審慎樂觀。

展望2023年,法人認為,E-bike將會成為愛地雅營收及毛利的主要成長動能,營收成長率可望繼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另策略聯盟電控系統整合業者(SI)提供給新創客戶可望提高獲利,愛地雅明年營收與獲利兩位數成長可期。展望自行車產業的未來,林恒斌提出四大利多契機,包括歐美各國政策支持綠色出行、新創客戶加入戰局開發出更多潛在的終端用戶、創新商業模式降低進入E-bike門檻,以及載貨電輔車(E-cargo bike)興起,將支撐自行車產業續旺可期。

林恒斌說,由於歐美各國重視氣候變遷及減碳議題,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在綠色出行(Green Mobility)的自行車專用道路及購車補貼,E-bike可望以每年兩位數的年增率進入市場,按目前每3台新上市的自行車有1台是E-bike,預期到2025年,將反轉為每3台新上市的自行車就有2台是E-bike!在新創客戶加入戰局開發出更多潛在的終端用戶方面,林恒斌說,新創客戶指的是非傳統自行車業者、只做E-bike的玩家群雄併起,置入高科技的產品如車載電子產品及軟體運用,或獨特外觀設計強調生活型態(Life Style),吸引更多嘗鮮終端用戶加入。

此外,林恒斌說,創新商業模式降低了進入E-bike的門檻,私營(Private Sector)共享單車逐步退出市場轉而由訂閱制取代,簡單便捷的操作及合理的價格模式,讓E-bike不再高不可攀;以及載貨電動輔助自行車(E-cargo bike)興起,疫後全球人類生活型態出現改變,最後一哩路的外送服務需求大增,預期二輪及三輪的載貨電輔車需求將大增。

更多中時新聞網報導
拜登痛下殺手!陸5奈米少了美「晶片之母」 內行曝1慘痛代價
海運榮景丕變 「搶艙變搶貨」 多頭棄守貨櫃三雄
房市泡沫將破?4大漲多區供過於求 投資客猛倒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