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大幅放寬外送、計程車及停車三平台「嗶」支付 最快第4季上路

國內使用電子支付人口已破2800萬人次,為滿足台灣民眾嗶支付民生需求,金管會擬修法放寬熊貓、Uber eats等外送、計程車及停車服務三大平台,可直接綁定電子錢包「嗶」付款,預計今年第四季配套完備後可上路。

金管會大幅放寬外送、計程車及停車三大平台可「嗶」支付。資料照片:中央社
金管會大幅放寬外送、計程車及停車三大平台可「嗶」支付。資料照片:中央社

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說,此次修法鎖定外送、計程車運及停車等三大平台過去不是最終收款方,因此受法規限制不得嫁接,只能刷信用卡但不能綁電子錢包或電子支業,因此鬆綁後也可被簽為大型特約店面。希望民眾有多元的工具管道,間接推動普惠金融。

據銀行局統計,我國使用電支人數已從110年的1300萬人到今年4月已高達2863萬人次,平均代收付金額也從73億元成長到151億元,金管會表示,在疫情帶動零接觸經濟需求及電子支付帳戶使用者人數逐年增加之情況下,為滿足國人民生支付需求,與因應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發展及實務需求,研議修正法規擴大支付範圍,並配套增訂相應之安全控管機制及使用者權益保護配套。

國內電支人數與代收付金額。圖/銀行局提供
國內電支人數與代收付金額。圖/銀行局提供

金管會今日預告「電子支付機構業務管理規則」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修正衍生管制電子支付帳戶與增訂外送平台、外送業者、計程車客運服務平台、計程車平台業者、停車服務平台及業者之定義。此次三大修正。

一是放寬不特定金額代理收付實質交易之自動交易扣款類型;

國內使用電子支付人口已破2800萬人次,為滿足台灣民眾嗶支付民生需求,金管會擬修法放寬熊貓、Ubereat等外送、計程車及停車服務三大平台,可直接綁定電子錢包「嗶」付款,預計今年第四季配套完備後可上路。

二是擴大特約機構範圍

例如外送平台,外送、計程車運及停車等三大平台過去不是最終收款方,因此不能綁電支,未來就可以。

三是委外作業增訂雲端服務之規定

為監理一致,增訂專營電支機構委外作業使用雲端服務相關規範。

廣告

金管會整併「電子支付」及「電子票證」兩法並自110.7.1正式施行以來,因為疫情帶動零接觸經濟需求,使用者人數從110年6月底的1,388.5萬人,至113年4月底的2,863.4萬人,成長超過1倍(2863.4/1388.5=2.04)。電支機構平均每月代收付金額,從110年的73.1億元,至113年1~4月平均每月代收付金額約151.8億元,成長超過1倍(151.8/73.1=2.07)。顯示國人逐漸習慣使用電支帳戶為支付管道之一。

金管會表示,疫情帶動零接觸經濟之新興商業模式發展下,國人已習慣透過外送平臺、計程車客運服務平臺及停車服務平臺等業者所提供之服務滿足生活所需,考量交易型態符合電子支付帳戶之小額支付特性,且為滿足國人小額頻繁之非接觸式支付需求,因此透過建置相應之風險管控措施予以放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