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美公債殖利率若升破5% 全球金融再掀巨浪(2-2)

【時報編譯柳繼剛綜合外電報導】在美國公債方面,這個被視為地表上最安全的投資項目之一,過去十年左右的時間,因為殖利率受到壓抑,持有美國公債的回報率並不高。不過,這些公債的殖利率目前已逼近5%大關,看起來已經比股票等,部分具風險的資產更具有吸引力。

來看股票風險溢價(equity risk premium),拿美股標普500 指數投報率,與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來相比,目前兩者差距接近零,是20多年來最低數字,表示投資股票的人,不想承擔任何額外風險而獲得報酬,也就是不想去玩股票。

對企業來說,過去十年內,幾乎都以非常低的利率就可以拿到需要的資金,當需要更多錢的時候,就去市場裡面找。但這一切現在都改變了,在利率大升的環境下,部分體質較弱,極度依賴向銀行融資的公司,現在要付出的償債成本,幾乎是以前低利時至少兩倍。

萬一公司行號連薪水都發不出來,遑論還會執行資本支出計畫,一定是趕緊減少投資,負面的影響將對消費者支出、房市、零售業等不利,經濟甚至有可能還會出現負成長。

利率太高還會衝擊到企業併購,在過去一年半的時間內,較高的利率對向來支持大型併購案的銀行,產生不願放款的負面影響,因為這些銀行業者憂心帳上若出現債務,將無法脫手給其它投資者。

根據彭博社的統計,截至9月底,全球併購交易金額只有1.9兆美元,是十年來最糟的一年。私募股權業者受到的衝擊最大,今年收購總金額大減45%,降至3,840億美元左右,百分比已是連續第二年都是雙位數下降。

廣告

商業用途的房地產,是一個非常需要資金的行業,債務成本飆升對此產業來說,無疑是把利劍。公債殖利率一旦上升,如同拉低房地產價值,因為買家要求的回報率,要大於無風險的公債殖利率。

商用不動產更大的危機是,經過新冠病毒那幾年後,傳統要去辦公室上班的模式已改變,許多公司不是在縮小辦公空間,不然就不再租用或購買辦公室。另外,還有更嚴格的建築法規等。房地產萬一出現動盪危機,銀行業也會直接受到衝擊。

近期,美債與美股都在下修,對於採用經典6成投入股票,4成投資債券的固定收益退休基金來說,績效自然慘不忍睹。本周經通膨調整後的公債殖利率至少都有2.4%,比去年負的1%要好太多,也受到不少投資者的追捧。

殖利率上升是好事一件,因為可以改善資金布局,不過若上升速度過快,可能會引發意想不到的結果,英國去年就是活生生的一個例子。瑞典最大退休基金Alecta,也因為投資負債累累的房地產開發商Heimstaden Bostad,受到房價暴跌的打擊。

利率太高看起來是有害無益,但各國央行似乎沒有降息的意思,通貨膨脹實在是太頑強,還沒有降到各家央行目標值2%的低檔區。看來,只要是經濟成長沒有開倒車,全球利率應該短期內,不會再回到以往美好的年代一樣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