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報要聞》車用晶片產能 恐缺到2023

【時報-台北電】全球車用晶片市場供給持續吃緊,國際IDM大廠全力衝刺車用電子32位元微控制器(MCU)及車用電源管理IC產能,不過,仍難以滿足汽車品牌大廠需求。供應鏈預期,這波全球車用晶片供給吃緊效應,將至少延續到2023年底,在產能排擠效應下,造成消費性電子32位元MCU、電源管理IC、功率半導體等供給短缺。

外電引用金融集團Susquehanna的研究資料指出,2月份,全球晶片從下單到送交的前置時間,又增加3天達到26.2周,代表晶片交期已達半年以上,突顯全球半導體持續短缺問題,又以汽車產業的晶片短缺問題最嚴重。其中,2月份MCU的等待交期長達35.7周,電源管理IC等待交期再延長1.5周,汽車產業已因晶片短缺被迫持續減產。

由於車用晶片大缺貨,全球車廠近期再度宣布下修生產量。日本汽車龍頭豐田(Toyota)宣布下修第二季全球產量計畫,減幅逾一成,其中4月份全球產量預估約75萬台,將較原先生產計劃減少15萬台,而豐田汽車第二季合計全球產出約240萬台,與先前計畫的280萬台相比,明顯減少了40萬台。

豐田汽車指出,因為晶片缺貨及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在日本國內的14座工廠共28條生產線中,有5座工廠7條生產線會停工數日,而其中部份產能可能停工9日,由於難以對數個月後情況進行預估,不排除可能繼續下修生產量。

為了擴大車用晶片供貨量,包括台積電、聯電等晶圓代工廠已增加車用晶片產能,至於包括瑞薩、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國際IDM大廠,自有產能幾乎都已調撥生產車用晶片,而這也造成IDM廠對於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消費性電子等相關晶片的供貨量大幅減少。

業者分析,國際IDM廠將產能用於生產缺貨最嚴重的車用MCU及車用電源管理IC,直接造成用於3C產品的消費性32位元MCU及電源管理IC供給量明顯下降,也造成包括個人電腦或網通裝置出現長短料問題,至今出貨量仍低於預期且無法滿足市場實際需求。

在產能排擠效應下,達爾(Diodes)資深副總裁虞凱行指出,車用晶片至少會缺到2024年,而包括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等功率元件至少會缺到2023年。由於8吋晶圓產能供不應求,要擴增新產能又需要時間,晶片缺貨情況可能還要延續1~2年才能真正獲得紓解。(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涂志豪/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