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衝擊,國際空運去年Q4衰退,今年首季運力仍難有起色

【財訊快報/陳孟朔】由於疫情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和機場堵塞,加上去年底假期的出貨高峰,讓國際空運的經營出現不少壓力,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全球,去年第四季空運貨運量有所減弱,打擊去年前三季空運需求激增的發展勢頭。 外電報導,物流業界指出,新一波疫情影響機組人員出勤、亞洲國家緊縮航空檢疫規則等因素,均對行業造成不少打擊,或將加劇全球供應鏈危機。

疫情以來,全球航空客運持續低迷,貨運需求有增無減,但礙於航班大幅減少,貨運能力仍追不上疫情前水準。

管理諮詢公司Accenture的數字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去年12月20日至今年1月2日期間,國際航空貨運能力下降7%。

另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數據顯示,與2019年的水準相比,去年11月航空貨運較前一個月增長率只有4.2%,為自2021年1月以來最低水準。

北美航空公司2021年11月國際貨運量與2019年相比雖增長11.4%,但因樞紐機場的堵塞,卻遠低於10月20.3%的增長率。空運市場數據公司World ACD的報告也顯示,去年最後一週貨運量下降21%。

空運業界表示,縱使世界各地對空運的需求上升,惟疫情令美國、荷蘭等地的主要機場的存儲空間不足,導致人員配備挑戰及貨物和飛機的處理延誤。機場堵塞的情況其實自疫情以來經已出現,負責裝載和卸載飛機的地勤公司正在重新招聘,處理數量急增的貨機。

Omicron疫情的爆發令亞洲空運業重創,航空貨運公司機組人員須接受檢疫,例如國泰航空去年12月因有機組人員染疫並違反防疫規定,導致社區出現Omicron傳播,香港政府由元月1日起,緊縮駐港貨機機組人員入住檢疫酒店的天數,由3天增加至7天。國泰航空暫停所有長途貨運航班7天。其後,國泰於1月7日起恢復運作部分長途貨運航班,及維持區域貨運航班,貨運運力相當於疫情前的兩成,以及約2%的客運運力。

香港作為中國南部以至東南亞的重要空運樞紐,香港空運業受阻使運力需求轉移至區內其他地方,導致空運價格居高不下。而且,中國今年1月1日起禁止客運航空公司將飛機作為臨時貨機,也將減少今年的貨運能力。

業界預期,Omicron變種的迅速傳播正危及更多國際航班,因為不少機組人員請病假,進一步削弱今年第一季貨運能力。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警告,如果各國政府對Omicron變種採取過激反應,貨運能力可能會面臨壓力。部份國家已經發布一連串旅遊禁令和限制正在對航空運輸業務,特別是航空貨運業務造成不少干擾,「這些限制不會阻止Omicron的傳播,在緊急扭轉這些政策錯誤的同時,各地政府的重點應該直接放在確保供應鏈的完整性和增加疫苗的分配上。」

撇除新一波疫情,航空貨運業界預計眼前還有兩大因素影響全球供應鏈。首先是今年的中國農曆新年將在2月1日,較去年提前12天,鑑於當前各地的防疫限制,許多貨運物流公司傾向讓員工提前放假,影響人手安排;另外,中國清零政策持續,途經當地的海員隔離時間較預期長,部份甚至長達七週,加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