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43吋4K UHD IPS智慧型顯示器實測|沈浸的影音、簡潔的設計與實用的AI

眾所皆知 LG 的面板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LG 顯示器或許不便宜,但是品質卻是上乘、非常適合長時間使用。作為 LG 在台灣引進的第一款 43 吋 4K UHD IPS 智慧型顯示器(43SQ700S),在實際體驗過後,我認為除了影音體驗與設計之外,讓我感到最意外的是 AI 體驗,它可以根據我的使用情境做出相對應的顯示、音效調整,也可以讓我出一張嘴,就可以操作以前要花時間找的功能。

安裝

LG 43吋 4K UHD IPS 智慧型顯示器的盒裝非常大,但是配件非常單純,除了螢幕之外,支架跟底座組裝好、鎖上隨附的三根螺絲就非常穩固,底座所設計的止滑墊在木桌上幾乎就像吸盤一樣,止滑效果非常好,只要固定一個位置,除非抬起來搬移,否則是很難去移動它的。這款顯示器台灣推出的白色款,配件包括 65W type-C 傳輸線、HDMI 傳輸線、遙控器甚至是電源線都是白色的。

簡單的說這款產品的設計細節非常簡潔,支架背後的開孔可以用來走線,像是一般我們的機上盒大多是黑色的,但是因為這個開孔的關係,即使是黑色的線,像是這樣往下繞出,從正面看根本看不出有安裝 Apple TV 或者其他機上盒,而且安裝上來說真的沒有難度,建議先將支架跟螢幕扣接好之後,再一起插入底座,如果已經有確定的 HDMI 線要插,也會建議先安裝好再接上底座,只不過還是會建議兩個人一起安裝會比較安全一些。

外觀與遙控器

就像上面講的,即便裝了 Apple TV 機上盒,LG 43吋 4K UHD IPS 智慧型顯示器的外觀同樣非常簡潔,但是如果單純只是要拿來當作電視用途,好比說在小房間的櫃子上放一台,那麼只要接上電源、連上 WiFi 就可以使用,因為它搭載 webOS 22,打開之後可以直接用來看 NETFLIX、HBO GO、Dsney+、或者是 YouTube,甚至可以直接點開瀏覽器,上 Google 首頁直接尋找自己想要看的網站內容。

介紹到這邊,很多人可能會擔心它的音響不夠力,其實它在螢幕下方左右兩側的位置各配置了一顆 10W 的喇叭,以我這次使用來說,在 15 坪的客廳/餐廳空間裡面,不用外接喇叭就可以得到不錯的聲音,如果真的有必要,這款電視支援藍牙音訊傳輸,也支援有線的音響連接,但是對於多數的室內空間來說,除非你對聲音真的極盡苛求,否則我是覺得沒這個必要再外接喇叭,要知道 LG 與許多知名音響大廠都有深度合作過,所以音效技術方面是很有經驗的,底下會跟大家分享更細節的影音感受。

LG 43吋 4K UHD IPS 智慧型顯示器的藍牙遙控器非常輕巧,但是功能上應有盡有,除了調整音量、選台、切換訊源之外,中間的控制圓盤與確認按鍵是我使用最多的,然而操作非常直覺,底下有 NETFLIX、Disney+ 等應用程式快速按鈕,而且它還專為視覺不方便的朋友設計了可以盲按的按鈕,非常貼心。

這款顯示器本身有影音晶片、也有處理器,面板本身也會發熱,所以機身背後有設計了一整排散熱孔,採用嵌入式的設計,但卻是向上排出,這樣的設計最大的好處是如果辦公桌、書桌是靠牆的,那麼顯示器本身不用刻意離開牆壁太遠的地方,可以為辦公桌、書桌帶出更多的空間。

機身頂端有個安裝視訊鏡頭的位置,採用的是 Type-C 供電,旁邊有兩個小圓孔,用來固定 LG 原廠選配的視訊鏡頭,當然你也可以選擇自己習慣使用的視訊鏡頭來使用,我覺得這是疫情時代下的產物,目前許多廠商的家用顯示器都有類似的配置,LG 這台的配置好處就是消費者可以自行決定要不要搭鏡頭。

機身下方的傳輸孔還蠻多的,除了 AC 電源之外,有一組3.5mm耳麥孔,用來連接耳機或者喇叭、有兩組 HDMI 2.0 傳輸孔,其中一組支援 ARC/eARC,有一組USB Type-C,支援最高 65W 供電,除了手機之外,等於可以直接給部分筆電、平板供電連接使用。另外有三組 USB 2.0 傳輸孔跟一個網路孔,支援性非常高。

顯示

跟 LG OLED 產品比起來邊框跟厚度當然不算優勢,顯示器的實際螢幕大小約 42.5 吋,但是畫質卻也是沒話講,採用搭載 HDR10 的 IPS 顯示螢幕,上下、左右的可看視角都是 178 度,螢幕顯示比例為 16:9,DCI-P3 色域值達到 80%,支援即時 4K HDR 顯示,像是看 Netflix 只要有支援 HDR 畫質的,畫面都可以自動切換至 HDR 效果,解析度最高可以調整至 4K UHD (3840x2160)。

別忘了這是一款售價僅新台幣 NT$15900 的 43 吋顯示器,拿來當電腦螢幕或者辦公使用的話,在休閒期間追劇非常棒,因為我們的椅子通常距離書桌大約 50~100 公分左右的距離,在這距離用來追劇真的非常有臨場感。

順帶一提,這款螢幕支援蘋果最新的 AirPlay 2 串流影音或者鏡像輸出,也支援 Android 手機的 MiraCast 螢幕共享功能,在相同網域當中就可以把手機內容共享到顯示器當中,實測除非家裡網路很不穩定,否則影音的同步率相當高。

就像前面介紹,這款顯示器特別考慮到收線的美觀配置,所以即便妳是放置了類似 Mac mini、Mac Studio 這種效能桌機,搭配無線鍵鼠,你的書桌也同樣還是非常整齊,這是我自己非常喜歡的地方。

基本上來說,只要配置夠強的主機,想要同時瀏覽網頁、聽音樂、然後開啟 pages 寫企劃,基本上都不是問題。我覺得這塊螢幕視野非常廣,顯色也很準確,所以不管是瀏覽網頁找資料、還是修圖設計,它都可以帶來相對好的體驗,尤其是它的螢幕非常大,因此在同一個畫面當中分割多個視窗相互對照也不是問題,舉例來說,你可以在視訊會議的過程中修改簡報,或者觀看 YouTube 教學的過程一邊進行實作。

WebOS 與軟體設定

別忘了 LG 是南韓面板雙虎之一,顯示技術是他們的專門,走倒了 2023 年,我覺得 WebOS 22 真的寫得很好,顯示器本身的設計深具多元性。

首先是自由度更高的影音設定,在顯示設定當中,不管是追劇還是玩遊戲,我都可以在顯示選項當中,依照我的需求選擇清晰、標準、Eco、劇院、運動、遊戲最佳化、FLIMMAKER MODE 與專家模式。

在聲音設定方面,也有 AI 聲音、標準、劇院、清澈人聲 Pro、運動、音樂與遊戲最佳化選項。

甚至還可以依照居家環境調整畫面對比與亮度,LG 稱它為「昏暗室內模式」,預設是關閉的,你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選擇兩種不同等級,如果以玩遊戲來說,感受上選擇關閉就是整個畫面按照 LG 的初始設定來判斷從最黑到最白的地方,而等級1 的話就是整個畫面色彩偏暗、色深更深、亮度略低、對比更高。等級2就是等級1再加強。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也有專屬的遊戲控制面板可以設定 FPS 幀率、開啟 AI 遊戲聲音、設定黑色穩定器、啟用低延遲,或者進行更進階的介面設定等等。

AI 與智慧聲控

說到這裡,還不包括一般顯示器本身對於色彩的微調等設定,可能你會覺得「會不會太複雜了!」、「能不能簡單一點?」我覺得這就是 LG 走在這個時代的結晶,那就是「AI調整」,也是我在體驗過程中,感覺到最好用的地方。

如果什麼都懶得設定,可以直接在設定裡頭,直接啟用 AI亮度設定、AI聲音、AI音效。至於最關鍵的 AI 建議,則是會根據使用者的觀看模式推薦各種內容與功能,讓你選擇要不要開啟,而且我每一個都嘗試過一輪了,我認為 AI 亮度很像手機因為室內開燈、關燈而做的調整,AI 音效則是會讓我在看 Netflix 的時候自動切換到劇院模式,我這次還沒嘗試的是更多第三方的付費app服務,但是以我目前嘗試一般使用、開啟 YouTube、Netflix、Disney+、《暗黑破壞神III》都能夠非常精準地達成我上述講的這些功能。

除了迷人的 AI 之外,它的聲控功能非常實用,語音辨識非常精準,而且不只國語,即使你講的是台灣國語、咬字不清楚也可以清楚辨識出來,透過按壓遙控器上面的語音快啟按鍵,能夠做到的事情非常多,包括調整音量、變更輸入介面、調整螢幕亮度、啟用部分的應用程式、甚至還可以搭配 LG ThinQ App 來控制家電、啟用空調等等,真的是個非常聰明的小東西。

*小結:聰明、高貴,卻不貴

說真的,我很久沒有測試到讓我覺得很多地方都很滿意的螢幕,有啦!像是 Apple 的 Studio Display 各方面都非常好,但是售價要到 45,900 元起,這也不是隨便一個學生可以負擔的。

對比之下,這款 LG 43 吋 4K UHD IPS 智慧型顯示器,除了簡潔的外觀設計之外,可以說將 LG 發展智慧顯示器的技術發揮到淋漓盡致,在提供寬容性相對高的影跟音控制之下,還帶給用戶 AI 的體驗;我在後續體驗的幾天,幾乎都是全開 AI 在體驗,這點真的很棒。

重點是售價僅新台幣 NT$15,900,它除了是工作、上課的顯示器,也可以是你的小套房裡面最棒的電視機,你甚至電腦都不用開、手機都不用帶,就可以透過它預載的 webOS 22 來看電影、健身、視訊、玩遊戲、上網購物,或是控制家電,在強化生產力的同時,也真正照顧到我們的居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