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06/02 財稅焦點】代位繼承僅有直系卑親屬可繼承

生活中少不了各式各樣的稅,綜所稅、房屋稅、遺產稅、贈與稅⋯⋯財富管理顧問群整理每周重要的財稅新聞,幫大家掌握第一手稅務重點,管好荷包不縮水!

代位繼承僅有直系卑親屬可繼承

依民法第1140條規定,當第一順位遺產繼承人於繼承開始前即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所以姊妹3人雖已對父親遺產拋棄繼承,依民法規定,仍可代位繼承祖父遺產,與伯父同為繼承人,申報遺產稅時也有扣除額減除之適用。

舉例來說,父親甲於110年死亡,姊妹乙丙丁3人分別年滿21歲、19歲及15歲皆已拋棄繼承,今年祖父戊死亡,祖母早已亡故,僅有伯父在世,則姊妹3人因其父親在繼承開始前即死亡或喪失繼承權時,其直系血親卑親屬如子女、孫子女等可代位繼承,其餘順位繼承人則無代位繼承之資格。

---------------------------------------------------------------------------------------------------------------------------------------

遺產有農地 符合5要件享免稅優惠

親屬過世時,如果遺產中有作農業使用的農業用地,須同時符合5要件,亦即「由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承受」、「該農地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已為農業使用」、「取得農業主管機關核發農業用地作農業使用證明書」、「該農地自繼承後5年內仍持續作農業使用」,並向國稅局「申報該筆農地且主張農業用地扣除額」,始可享有免課遺產稅優惠。

廣告

實務上常見民眾於申報被繼承人遺產稅時,未主張農業用地扣除額,於國稅局核定遺產稅後,再檢具農業主管機關核發的農業使用證明書,向國稅局申請更正,或原雖列報農業用地扣除額,卻未檢附農業主管機關核發的農業使用證明書,嗣後才申請證明書補具的情形。因繼承人取具農業使用證明書係農業主管機關於被繼承人死亡日後核發,國稅局尚須查明農地於被繼承人死亡時是否為農業使用,倘經查明被繼承人死亡時農地並無作農業使用而為其他用途,甚或有商業營利行為(如夜巿等),係繼承人於繼承後才整地恢復農業使用,即與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7條第1項第6款規定不符,尚無農業用地扣除額之適用。

該局另提醒,繼承人申報遺產稅,如已檢附農業使用證明書列報農業用地扣除額並經國稅局核定者,繼承人或受遺贈人承受後5年內仍應繼續作農業使用,如該列管期間未繼續農用而移作他用,國稅局將發函通知限期恢復農用,如逾期仍未恢復農用,將依規定追繳遺產稅。

---------------------------------------------------------------------------------------------------------------------------------------

個人可申請延期提示CFC經會計師簽證之財務報表或替代該財務報表之其他文據

112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已接近尾聲,個人倘有依規定應申報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營利所得者,應於辦理結算申報時,依規定格式揭露相關資訊及檢附證明文件。個人如未能依限檢附CFC經會計師簽證之財務報表或替代該財務報表之其他文據,應於今年5月31日前敘明理由向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提供。

個人依個人計算受控外國企業所得適用辦法第10條規定申請延期者,延長之期間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可延期至今年11月30日前提供,並以1次為限。為提供便捷申辦管道,個人免逐案申請,可選擇於「個人受控外國企業(CFC)營利所得計算表」第一部分:CFC基本資料,第F5欄勾選「併同本次申報案件申請延期至113年11月30日前提示文據」,經國稅局核准延期案件,將以公告代替核准函之填具,並自公告日起發生送達效力。

---------------------------------------------------------------------------------------------------------------------------------------

利用個人帳戶收受企業營收款項規避稅負,遭補稅處罰

臺灣中小型家族企業多,常有企業主利用個人帳戶收受營收款項,卻未依規定記載帳簿,且未申報繳納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遭國稅局查獲後除了補稅還要裁罰。

近期查核發現甲公司為求資金調度便利性,乃利用負責人個人帳戶收取公司貨款及墊付進貨款項與各項費用,經稅局先行核對該公司申報資料與收款明細,並給予充分說明及補證資料的時間,俟釐清收付款性質後,甲公司坦承使用個人帳戶收取公司部分營收款項,該案計查獲甲公司短漏報銷售額新臺幣1億6千萬餘元,且未如實申報營業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補稅800萬餘元,並裁處罰鍰400萬餘元。

---------------------------------------------------------------------------------------------------------------------------------------

印花稅NG狀況大公開

印花稅是一種憑證稅,是針對憑證所課徵的稅,但並不是所有的憑證都要課徵印花稅,包含「銀錢收據」、「買賣動產契據」、「承攬契據」與「典賣、讓受及分割不動產契據」,像是醫療院所開立自費收據需要繳印花稅,因此,當診所在開立收據時,上面就要貼印花稅票,當作是診所繳的印花稅,然而在使用上卻常因為錯誤知識而遭處罰,稅局貼心整理五大錯誤,

首先,做普遍的是未貼印花稅票或是貼不足額,將會處五倍至15倍罰鍰

其次,印花稅票未註銷,可處五倍至十倍罰鍰。

第三,持續使用已失效憑證,大多使用在租賃契約,將可處五倍至15倍罰鍰。

最後,修改原憑證繼續使用,未針對變更部分加貼印花稅票,常出現在承攬合約,可按漏貼稅額處以五倍至15倍罰鍰。

---------------------------------------------------------------------------------------------------------------------------------------

房客設籍無須房東同意

台灣房價漲漲漲,不少人傾向租房,但設籍就是個問題,因為房東擔心請神容易送神難,但根據「住宅租賃定型化契約不得記載事項」第4點規定,房東不得拒絕房客設籍,因此,只要房子出租,房東就不能禁止房客遷入戶籍。

當租客搬離卻未將戶籍遷出,只要房屋所有權人掃描上傳房屋所有權等證明文件,同意戶政事務所運用「地政資訊網際網路查詢系統」查核後,經查證房客確實已遷離,在辦理後續行蹤查詢也無法查到後,就會將房客全戶戶籍遷至戶政事務所。

---------------------------------------------------------------------------------------------------------------------------------------

惠心婦幼集團共謀逃稅2.24億

新北知名惠心婦幼集團,涉嫌透過「假合夥、真逃稅」雇用三名受雇醫生,透過作假帳方式,將三名受雇醫列為合夥人逃漏稅,十二年間短報薪資約6.46億元,逃漏稅近2.24億元。

惠心婦幼集團負責人陳擇銘、副院長陳姿伶以及轄下診所登記負責人吳家華、陳志忠等四名高層均有醫師資格,為實際出資合夥人,卻另外招募三名受雇醫,以虛假合夥方式逃漏稅,九人自100至104年,逃漏稅金額回推計算為6804萬餘元;105至111年逃漏稅金額為1億5606萬餘元,合計2億2411萬餘元。

檢方考量九人已坦承犯行,依不法所得命九人支付公庫8萬餘元至4353萬元不等,予以緩起訴。

---------------------------------------------------------------------------------------------------------------------------------------

政府支持,法人持股三年出售有優惠

依據規定,現行證所稅停徵,法人買賣股票所得雖免申報營所稅,但仍需計入基本所得額申報,但若企業出售本身已持有滿三年以上的股票,在計算基本所得額時,就可以減半計稅。

舉例來說,甲公司在105年元旦購入面額10元的乙公司公開發行股票1,000股,乙公司於111年6月15日經股東會決議配發每股2元的股票股利,並訂定除權基準日為111年8月15日,甲公司共取得乙公司200股的股票股利。

之後,甲公司於112年6月15日將所持有的乙公司股票1,200股全部出售,在申報時,將全數1,200股都減半計稅。然而,其中200股持有期間,應以除權基準日111年8月15日認定,計算出持有期間未滿三年,應全數計入基本所得額,遭到國稅局調整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