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研發挑戰不可能 鼎基變身TPU供應鏈小巨人
台灣隱形冠軍6(中央社記者程啟峰高雄7日電)隱身高雄臨海工業區的鼎基先進材料股份公司從塑料買賣起家搖身一變為TPU供應鏈小巨人,公司創立近40年以來一路走來靠的就是勇於挑戰不可能的研發精神。
鼎基負責人林勳臺對塑料原本也是一張白紙,年輕時原在北部經營雜貨店,當時被經濟日報一則工程塑膠廣告吸引,一時看好工程塑膠業前景,燃起轉行創業雄心,毅然關掉雜貨店。1981年創立鼎基,當時一個門外漢拜訪多家工程塑膠廠,從零開始學起,公司當時連招牌也沒有。
鼎基創立之初工程塑料市場以聚乙烯(PE)為主,當時有客戶拿著TPU做成的圓狀油封找上門,林勳臺當時雖未曾聽過TPU,但仍憑年輕創業衝勁勇敢接下訂單。為了這張區區新台幣3萬元的訂單,他苦心鑽研TPU,花錢買機器設備、找原料代理商、請教相關客戶,皇天不負苦心人後來總算做出來如期交貨。
林勳臺做出油封後,騎著機車從高雄出發南征北討到處找訂單,一連5年一輛機車長征開拓事業,甚至騎到台中、台北也甘之如飴。鼎基拓展業務的拚勁十足,投入產品研發更是不計成本、全力以赴,從生產油封到氣動管帶,皆在市場上獲得青睞。
另方面,為降低成本,鼎基自1989年起不再經由貿易商購料,改由直接向國外原料廠進料,藉以吸收更多專業知識。後來因緣際會接觸到德國供料商有關薄膜的訊息,看好其發展性,加上當時市場薄膜產品稀有,毛利率佳,於是加以布局開發。
林勳臺開始找來吹膜設備並不斷試產,最後成功開發出連日本人都誤以為是德國製的薄膜,成為翻轉鼎基的轉捩點。
鼎基表示,過去鞋子上品牌LOGO製程是以射出為主,但鼎基開發的熱壓膜直接把LOGO印上去更為便利,一舉改變製鞋廠生產模式。鼎基1994年又開發出防水透濕薄膜,讓薄膜產品升級,帶來多元商機,進軍車用、醫材等市場都有獲利。
隨著公司業務蒸蒸日上,鼎基於2002年搬入小港區北林路現址,為深化薄膜產業,2005年林勳臺決定自行投入開發塑膠粒,不再向原料廠採購,從此鼎基從塑膠粒製造到薄膜產品,不假他人,成為一貫化專業製造廠,也開啟鼎基走向特殊化、客製化定位。
2010年,林勳臺兒子、鼎基副總經理林庚賢自美國返台,主導公司重新定位企業形象,並將三項核心價值科學、創新、協同合作更加深化在企業文化中,形成「父主內、子主外」局面,讓鼎基這個TPU界的小巨人如虎添翼。
鼎基指出,薄膜在供應鏈的產值雖小,但可成就產品獨特性,鼎基盼望成為供應鏈的小巨人,以專業多元化薄膜供應者的品牌自居。目前林勳臺執掌廠內管理與研發、林庚賢則負責對外行銷。
展望未來,鼎基不只是要做到傳承經驗,同時布局航太、國防等高端薄膜產品並朝向複合材料拓展商機,希望林勳臺父子倆攜手在業界撐起一片天。
鼎基鑽研高性能聚合物工程近40年,設有研發中心與產品測試實驗室,專責促進新產品的開發與製程時間,確保產品品質,持續不斷為產業注入新活力。
「只有靈活經營才能生存」,鼎基強調,公司重視研發是與時俱進的祕密武器,研發並非包容「失敗」,而是包容「改變」。公司一些開發未完成的半成品往往都能等到下一個客戶或是下一個時機。
為積極搶攻全球市占,鼎基研發費用往往占年營業額約3%。根據透明度市場調查(TMR)指出,鼎基於TPU薄膜市占率約為12%。鼎基表示,未來將持續投入TPU高端應用產品的研發,進而創造更多附加價值與企業競爭力,成為永續經營的國際型企業。
鼎基主要生產熱可塑性聚氨酯(TPU)生產線逾40條,為一貫化TPU薄膜專業製造商,雖已在美國、越南、中國等地擴廠開枝散葉,卻仍不忘深耕台灣,屏東廠今年1月在屏東加工出口區動土。
鼎基公司主要產品為TPU薄膜,可應用於休閒體育、汽車產業、醫療、服裝、交通運輸、管材等,除以自有品牌行銷國際,更以全球TPU技術領導廠商自居不斷創新研發,贏得國際好口碑,2015年獲頒經濟部工業局第3屆卓越潛力中堅企業獎肯定。(編輯:孫承武) 10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