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退休金 你該知道的重要觀念

coldsnowstorm via Getty Images

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退休規劃」很重要,但卻又覺得實行起來很困難,為什麼?我覺得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幾點:

  1. 對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一切都才剛起步,人生還有很多目標亟需逐一完成,例如結婚、生子、買房、買車……因此,「退休」對年輕人來說,絕對是一個距離現在年紀仍屬遙遠的目標,現在能夠先把短中期目標完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因此「退休規劃」當然是擺在財務規劃list中的最末位。

  2. 步入婚姻後,上有父母要孝養、下有子女要扶養,還要繳房貸(或房租),加上家庭風險規劃(保險),以及每天必須的吃喝交通等固定支出,如果收入只是一般般的上班族,扣掉這些支出,薪水還能剩下多少?搞不好還入不敷出呢!所以,縱使知道該有退休規劃,但卻窒礙難行。

  3. 就算子女已經長大,但此時的自己也已經步入中年,運氣好一點的,還仍繼續保有一份不錯的工作收入,此時也才有餘力開始準備退休金;但若運氣差一點,在現今職場環境對中年以上工作者不是非常友善的情況下,被迫離開原有公司、重新尋找新工作等……都是屢見不鮮的事,這時新工作收入或許比前一份差上許多,僅能餬口,要拿出大筆金錢出來做退休金準備,也是力有不足。

完善的退休規劃須盡早開始

一個完善的退休規劃牽涉到許多因素,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退休規劃太複雜就不做,因為人都會老,鮮少人會一直工作到死,所以,我們必須優先專注在可控因素,降低退休金準備的難度。

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必須在儲蓄和花費上取得一個平衡,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都會有不同的財務目標要達成,例如結婚、教育支出、購屋、進修、退休。無論年齡為何,我們都可以把這些目標分為短、中、長期目標,依照各目標的優先順序,決定把多少存款分配給各個目標,然後再針對這些目標擬定一份投資計畫,善用更長的時間複利,存到長期目標所需的費用。因此,選擇一個能隨著時間而變化的資產配置策略,以及因時制宜的財務計畫,對我們的財富累積是至關重要。

廣告

為了避免過中年之後才來開始準備退休金的龐大財務壓力,專家們一致的建議都是從年輕時就應該開始為退休做財務準備,因為從年輕(即自進入社會工作開始)到真正退休,每個人至少都有30年至40年的時間,有這麼長的準備時間,那每個月所需要提撥的退休財務準備金就可以降低許多。

例如剛進入社會工作,薪水不高,此時你可以每月提存3千元放入退休金準備帳戶(可以定期定額購買基金或0050、0056等指數型ETF),利用金融市場讓小錢慢慢滾成一筆大錢;等到收入增加時,再把家庭儲蓄與支出消費做一整理,將退休金提存金額往上提高到5千元、8千元,甚至是1萬元以上。原則上,退休金的提存一定要與家庭總收支做好平衡,在每個人生階段逐步調整,但要提醒的是,如果能力許可,退休金提存金額最好要逐步增加,就算薪水不增,也絕對不要停止提存,因為一旦停止提存退休金,將會影響你靠「時間複利」所累積的財富效果。

退休前 長期的「平均」報酬很重要

如果你距離退休還有一段時間,卻不知道該如何估算退休後的消費水準,最簡單的方式是依照退休前的收入乘以一個比例,例如乘以0.7(7成的所得替代率),假設退休前薪水是6萬元,乘以0.7,就是4.2萬元(這是還未加上通貨膨脹因子的推估金額),然後你可以用網路上或勞保局提供的勞保年金試算,大約計算一下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的勞保年金,以及勞工退休新制每月可領取金額,這兩者加總後,你就可以知道如果退休,你的退休金準備缺口是多少?

當然,每月4.2萬元的退休生活費,只是屬於平民版,如果想要退休後生活品質更好一些,你可以調高預估的退休金額,例如希望每月有6萬元可以花用,一樣用上述的方法,就可以反推退休金準備缺口為多少,然後用20年或30年或40年的時間去準備退休金準備缺口金額。

另外,在我們退休前,最該注意的是退休金準備的「長期平均報酬」,因為退休前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儲蓄,所以在投入金融商品之前,請先做好功課,找一個長期平均報酬4~6%的工具,然後將每月提存的退休準備金長期且定期投入。

關於退休準備金,我們要注意的眉角很多,但初步的觀念先建立好,起步早,你就贏了一半。

個人簡歷

作者:李美虹

喜歡觀察周遭的人事物。雖然在投資理財媒體33年,對數字敏感,但卻不喜歡硬梆梆的數學,所以一直希望能用簡單的方式與人溝通理財知識。曾擔任《Smart智富月刊》總編輯、《Money錢》社長兼總編輯長,目前為《Money錢》顧問。

更多新手文章,快來投資新手村瞧瞧!

★延伸閱讀★

國安基金機動待命只是口水護盤 投資人還得再耐心等等

你是勞退舊制或勞退新制?搞清楚才不會自己嚇自己

勞保老年年金該一次領或月領?沒有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