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全球晶圓代工三哥 挺華為 中芯獲利付出代價

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日前公布第一季財報,營收僅排在台積電、三星之後,首度躋身全球第三。但韓媒報導,大陸媒體卻異常安靜,因為儘管從營收角度看,中芯是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但當季淨利卻因為幫助華為抵抗美國制裁而暴跌近7成,直言華為是「燒錢的黑洞」。

朝鮮日報報導,中芯國際今年第一季營收年增19.7%至17.5億美元,以些微差距超過之前排名第三的聯電(17.08億美元)。報導指出,中芯排名世界第三是件值得高興的事,大陸官媒卻一片安靜,連中芯的股價都下跌,這是因為第一季淨利較上年同期暴跌68%。去年整年淨利也比上年暴跌6成。

報導表示,淨利下滑原因有成熟製程削價競爭等因素,但為挽救華為,花費不合理成本量產7奈米晶片是主要原因。

報導指出,由於美國的制裁,中芯未能購買EUV光刻機,但擁有多台前一代產品深紫外線(DUV)光刻機。去年9月,華為推出智慧手機時表示,就算使用DUV設備,也可以製造7奈米、5奈米的晶片。但如果用DUV生產,不僅產品良率沒辦法維持,成本也很高。

報導進一步解釋,製作晶片的流程,是將奈米級的微電路刻在晶圓上,並鋪上相當於相紙的光刻膠後,發射光線。EUV在製作7奈米產品時,只需發射一次光線,電路印刷的工作就結束。但精度較低的DUV需要一邊調整相紙的位置,一邊多次發射光線。例如,用DUV製作5奈米的晶片需要發射四次光線。

報導表示,中芯沒有公佈其7奈米製程良率,但業界估計在50%以下,相當於每生產2個,就有1個是不合格。另有專家預測,中芯5奈米產品線的良率還會降至15%的水準,即每6個晶片裡,只有一個是正常的產品。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三引擎催動 金居Q4獲利衝
欣興董座:載板樂觀到2026
大宇資業外補 11月每股賺13.4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