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陸對台韓美苯乙烯 續課反傾銷稅

【時報-台北電】大陸商務部21日宣布,今年6月23日起對原產於台灣、韓國、美國的進口苯乙烯(SM)繼續徵收反傾銷稅,實施期間為5年。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對此回應說,已啟動其他新市場拓展計畫,反傾銷延長對公司營運沒有影響。

苯乙烯是重要的基礎有機化學原料。大陸商務部21日公告內容顯示,2018年6月22日決定自當年6月23日起,對原產於上述三地的苯乙烯徵收反傾銷稅,稅率分別為台灣3.8%~4.2%,韓國6.2%~7.5%,美國13.7%~55.7%,實施期限為5年。其中,台化出口至大陸的苯乙烯課徵3.8%反傾銷稅,其他台灣公司為4.2%。

公告指出,2023年6月21日到期前夕,應大陸苯乙烯產業申請,決定自同年6月23日起,對原產於上述三國的進口苯乙烯所適用的反傾銷措施,進行期終複審調查,並自今年6月23日起,繼續實施關稅,期間為5年。

另外,韓國今年4月9日也應韓國企業申請,對原產大陸的苯乙烯啟動反傾銷調查,最快第三季就會課徵臨時反傾銷稅。

台灣曾是大陸第三大苯乙烯進口國,大陸未課徵反傾銷稅前,銷售至大陸的前三大來源地,分別為韓國占35.03%,沙烏地阿拉伯占14.66%,台灣占13.12%。去年台灣占比仍有10.37%,韓國與美國則已降至不足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大陸業者不斷擴張產能,去年大陸苯乙烯產能繼續擴張,總產能約增長430萬噸至2,167萬噸,預計今年或明年進口與出口量將達成平衡,從淨進口國轉變成淨出口國,甚至反向套利至韓國、台灣等。

洪福源對此表示,大陸2018年SM反傾銷稅到期,在2023年6月再行調查,現在宣布將再延長5年。

雖然台化稅率是最低的,但仍無法吸收,因此沒有銷售競爭力,所以早就啟動其他新市場的拓展計畫。(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賴瑩綺、彭暄貽/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