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企業應重視ESG 加快淨零轉型
當今全球傾力聚焦對抗氣候變遷議題,以及其所掀起的國際ESG浪潮,企業經營環境正身處前所未見、轉變最大的時代。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公布的巴黎協定,期望阻止全球暖化趨勢,各國政府及企業紛紛呼應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同年,聯合國宣布17項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指引全球共同邁向永續。如今的2023年,已達2016~2030年SDGs期間的半途,各國政府正積極檢視目標達成情形。
一、國際間已有氣候變遷風險共識,積極推動相關揭露規範
2015年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所成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在2017年6月完成建議書並公布具一致性的自願性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建議,協助投資者與決策者瞭解組織重大風險,可更準確評估氣候相關之風險與機會,並提供金融機構評估申請融資或保險企業,以及企業自評氣候風險評估之用途。TCFD小組將企業所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分為「轉型風險」和「實體風險」。前者討論為將全球升溫控制在2°C甚至是1.5°C內,企業面臨低碳轉型時所產生之風險;後者則討論若不幸全球升溫超過2°C,企業將面臨氣候變遷之極端氣候與災害影響,並且需將此部分納入組織既有的風險管理,藉此幫助投資者、財務機構、企業或政府等利害關係人更有效地評估,判斷在全球暖化對經濟帶來巨大風險的同時,企業是否已做好準備。
為因應2050淨零碳排趨勢,我國政府除在今(2023)年2月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全面應對極端氣候帶來的影響,金管會亦已於2020年公告「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以加速提升企業永續發展進展。金管會為提醒企業重視ESG相關利害關係議題,並提供投資人決策有用的ESG資訊,自今年起,規定資本額20億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均須編製並申報永續報告書,參考包括TCFD在內的國際相關準則,強化企業永續及氣候韌性資訊揭露。
二、全球氣候變遷嚴重惡化,企業須積極因應實體風險
個人過去16年來,透過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結合眾人之力推展氣候變遷概念、永續能源,配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以及推廣生物多樣性等議題,深感全球及臺灣面臨最嚴峻的風險為「氣候危機與轉型風險」。目前已有超過140個國家宣示或將淨零政策列入立法,預計於2050年前達到淨零。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與永續浪潮,臺灣自然無法置身事外,如政府與企業無法跟上此轉變,將成為社會轉動的阻力。
三、各國紛推碳邊境調整機制,企業面臨碳關稅等轉型挑戰
歐洲議會今年4月18日立法通過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並將於同年10月開始試行,至2025年底為過渡期,預計2026年正式實施。受管制的高碳產業製品,必須取得CBAM憑證後,產品才能進入歐盟。CBAM第一階段納管水泥、鋼鐵、鋁、肥料及電力等五大高碳排產業。雖然此五大產業並非我國主要出口項目,但CBAM真正的影響係在引發各國研訂碳關稅法令的風潮,目前美英日等國亦已開始研擬類似CBAM機制。我國企業以出口導向為主,這波風起雲湧的碳關稅趨勢,對台灣出口廠商將會有深遠的影響,並將牽動未來數十年國際貿易趨勢與變局。政府近二年為協助產業因應國際淨零排放及綠色供應鏈減碳潮流衍生的碳盤查龐大需求,已積極推動相關政策輔導與補助措施,協助國內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
四、提供企業提升氣候韌性之建言及結語
近二年國內相關政府單位針對淨零與永續議題相關政策之推動相當積極,如「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淨零排放路徑112~115綱要計畫」、「氣候變遷因應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及「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行動方案」,以及「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等,櫃買中心亦於今年9月25日推出「櫃買氣候韌性指數系列」,積極因應國際發展趨勢,不斷地調校修正政府相關政策與策略,因應速度之快、推動力度之高、影響之深遠,誠為前所未見,確實值得肯定。
綜合上述觀察及個人長期推動相關倡議經驗,有關提升企業氣候韌性之作法,建議企業在面對國內外來自碳定價(如碳費、碳關稅)相關之淨零排放要求與壓力,應先確認自身於產業價值鏈中之角色與定位,完整地認知國內外淨零排放相關政策及法規,以組織碳盤查、產品碳足跡及能源管理為基底,有效管控產品價值鏈所產生的碳足跡,以鑑別企業排放熱點,規劃能源管理及減碳作法。此外,企業高層應重視ESG(環境保護、社會共融及公司治理)相關議題,並須能完整展現資訊揭露作為(如遵循TCFD等),成為吸引市場選擇之投資標的,並加快組織經營之淨零轉型,在永續浪潮中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