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報告》美大選後 生技業再掀併購潮

【時報-台北電】藥物開發週期較長,需要資金龐大,生技產業對利率波動也較為敏感,法人強調,下半年降息循環開啟,生技產業搭上降息順風車,加上併購頻傳為中小型股帶來溢價空間,預期美國總統選舉之後,不確定性降低將有利於激發另一波併購熱。

瑞士百達生物科技投資團隊表示,預計11月美國大選後大型併購活動將加速,隨著選舉不確定性消除後,大型製藥公司將更積極進行併購——從歷史上看,生物科技產業在過去4次美國大選中,有3次表現優於整體市場。

安聯投信指出,美大選不管何人當選,美國醫療支出都將持續上升。如果民主黨當選,預期政府醫療支出將增加;反之,如果川普當選,在削減及調整對聯邦醫療補助金,預期私人醫療支出將增加,公共計畫的支出將減少。Medicaid實施以來,美國投保人數持續攀升,帶動醫院及醫療服務需求增加,若川普當選的情境下,醫院及醫療服務影響程度可能較明顯。

PGIM保德信全球醫療生化基金經理人江宜虔分析,醫療生化產業同時具備成長與防禦的特性,不過統計2021年至今,MSCI醫療產業指數表現相對落後大型科技股,事實上,在AI應用日趨廣泛之下,AI與醫療產業相輔相成可加速研發時程,有利產業成長,且現階段布局醫療產業,可分散押注大型科技股的投資風險。

從長線統計來看,美國S&P500指數中的醫療類股年化報酬率為11.73%,表現優於S&P500指數的10.53%,平均漲幅僅次於科技產業的13.60%。從波動度來看,醫療類股表現也相當出色,醫療產業指數長期波動率僅約14.5%,僅高於必需性消費類股及公用事業類股,遠低於科技產業長期波動率21.6%,堪稱高成長、低波動的產業,目前相對看好醫療生化中最具有創新動能的生物科技次產業,還有阿茲海默症、肥胖症、癌症等新藥研發公司。

今年醫療產業營收增長預期大幅超越其他產業,人口老化趨勢帶動了醫療需求,加上AI助力下的機器人手術和輔助診斷等技術進步,創新醫材市場規模成長潛力大。(新聞來源 : 工商時報一黃惠聆/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