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韓國吹起旅台熱潮:是台灣觀光業的機會或挑戰?

本文來自合作媒體中央社,商益獲授權轉載。

韓國觀光客訪台人數在疫情解封後成長超乎預期,其中不乏許多首次前往台灣觀光的旅客。但有業者指出,台灣觀光景點與疫情前無太大變化與改善,這是可以加強的部分。

「夜市的東西真的很好吃、也很有趣,疫情間一直很想回台灣看看」。曾在台灣遊學學習中文的李智淵說,台灣的美食與特有的悠閒氛圍特別吸引她,不久前終於有機會再訪台灣,特別選了先前沒去過的高雄,吃到許多久違的台灣美食,讓她感覺非常幸福。

觀光署努力推廣、維持台灣旅遊吸引力

交通部觀光署疫情期間持續在韓國舉行美食餐車、宣傳活動等線上及實地推廣,還找來韓星金宰佑夫妻與魏嘏雋接力擔任韓國市場代言人,成效顯著,成功維持台灣觀光在韓國的認知度與好感度,讓許多韓國民眾解封後便迫不及待規劃台灣行。

據觀光署統計,韓國旅客今年 1 到 9 月訪台累計 47.9 萬人次,較去年成長 7125.69%;與疫情前的 2019 年全年訪台人次相比,已達到近 4 成。

觀光設施規劃未見改善,能於吸引更多再訪旅客

不過,與韓國大型旅遊業者合作多年的旅行社業者告訴中央社,許多在疫情後訪台的韓國觀光客都是抱著「終於可以來看看是什麼樣的地方」的心態首次來台,但包括九份、十分、野柳等韓國觀光客常去的景點公共設施都不是很完善,也是韓方回饋評價最差的部分。

<a href="https://newtaipei.travel/" rel="nofollow noopener" target="_blank" data-ylk="slk:新北市觀光旅遊網;elm:context_link;itc:0;sec:content-canvas" class="link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a>

除了既有的觀光行程,業者持續嘗試推出包括中南部等其他地區的套裝商品,但銷售反應並不好。業者認為,既有觀光景點的規劃不佳帶來的印象與 20 多年來一成不變的代表性觀光行程,都是可以加強的部分。

廣告

業者指出,台灣國際知名景點不多,既有景點的觀光規劃也一直未見改善。像一天吞吐量可能達到 1.6 萬人的九份老街,不僅街道狹窄,公共廁所也老舊骯髒,許多觀光客根本不敢上;野柳則至今都沒有規劃可以讓遊覽車安全停靠、上下車的空間。

台灣觀光業的挑戰或機會?

許多韓國年輕人來台會選擇自由行,對像李智淵這樣會一些中文的人而言,溝通、交通都沒什麼大問題,但對年紀較長的旅客來說,選擇的觀光商品規劃與目的地活動的多樣性等,成為影響再訪台灣意願的一大因素。

今年 60 多歲、疫情後第一次與丈夫跟團訪台的金媽媽對這次旅遊的印象與李智淵大相逕庭,她只記得被帶去看了寺廟、看了風景,「跟韓國感覺沒什麼不一樣」,對再訪台灣感到興趣缺缺。

訪台的韓國旅客選擇自由行或跟團的比例大約為 6 比 4,而除了傳統旅行團外,「小包團」成為疫情後冉冉上升的新興旅遊選項,這種人數較少的旅行團彈性更大,根據顧客需求協助安排導遊、司機,預定餐廳等,要吃什麼、玩什麼都現場選擇、付費,也沒有推銷性的購物行程。

業者看好短期內韓國旅客訪台的熱度,但能否長期延續、吸引韓國人再訪,甚至三訪、四訪,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責任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產業月評比】旅行社雙雄10月營收攀疫後新高,航空雙雄創同期紀綠
郵輪雙母港奏效!外籍客增加,旅遊復甦超預期,業者:明年迎爆發期
【上市櫃9月營收】觀光、航空、綠能續衝,PC回神,航運、鋼鐵憔悴
【產業地圖圖解】台灣「軌道經濟」百貨與商場產業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