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室變戰場:失控惡化的台灣師生衝突問題,如何尋求解方?
文:張天泰(教育博士、政治工作者)
台灣3月31日高雄鳳山驚傳師生衝突,美術老師遭學生持美工刀劃傷;據了解,該名學生疑似在上課時情緒失控,不慎持刀劃傷老師。接續發生在台中一中發生的師生衝突事件,因為對報告內容的認知不同,學生和老師在音樂課上各自表達不滿,老師甚至說出「現在的學生可怕到極點」。
無獨有偶,在2022年末,出現師生教室起衝突,女老師帶菜刀擺桌上跟家長談判。高市某公立高中附設國中部的陳姓女教師,為了管教學生上課秩序,跟班上曾姓女學生爆發口角衝突,曾姓少女向陳師潑水,陳師一怒拉曾女出教室時,曾女不慎摔倒受傷。當家長趕到學校了解時,陳師竟帶著一把菜刀放在會議桌上跟家長談判。
除了上述,過往也曾發生高中生孩子叛逆期不服師長管教,說謊汙衊師長,家長卻溺愛護短去報復老師,不當抹黑指控老師暴力管教,企圖任意帶風向引導道德輿論的案例。
台灣師生衝突,已從校園問題成為社會問題
台灣師生衝突新聞屢屢被媒體報導,在教育現場,師生關係似乎早已出現變化。根據根據教育部校安中心統計,校園管教衝突事件的通報量,從2018年開始大幅上升,2020年多達1921件,其中就以師生衝突最多。細看此報告,在2020年的通報件數中,師生之間的衝突有470件,占比高達24.47%,是最多的類型;其次像是非體罰類的教師不當管教事件,或是教師體罰造成學生身心輕微侵害事件等等。
最受到關注的還是師生之間的衝突,多年來通報案量居高不下。而筆者也聽聞身居第一線教學現場的老師,認為現在的學生愈來愈難帶;但同時學生也有不滿想訴說。當教室變戰場,越來越失控惡化的台灣師生衝突問題,怎麼尋求解方?
教育哲學為理論基礎的台灣師生溝通衝突解方
筆者將問題聚焦於學校,而學校即為社會的縮影,教育即是改變社會的重要力量,若教育場域的師生溝通衝突問題,能透過世界哲學大師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與華嚴宗思想的教育哲學為導引,有望獲得解套,進而找到一定的出路準則。
筆者觀察到在台灣媒體師生衝突新聞文本中,常出現深陷衝突的師生雙方,為了有利自己立場的說詞一再說謊。其溝通行為並沒有遵守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的「真實性」主張,與《華嚴經》中可能性教育哲學觀。其所做的溝通是所謂的「虛假溝通」(false communication),而虛假溝通造成老師與學生在學校發生劇烈的師生衝突。若師生能遵守「真實性」主張,將自己一時情緒失控體罰學生,或學生把不服管教攻擊老師的原因坦誠說出,便能有效實質化解師生後來接連不斷的不必要衝突。
在老師和家長溝通時,完整說出親師溝通的要求,而不是一再的粉飾太平,做出所謂的無效「虛假溝通」,那麼也不會引起後續的溝通誤會,導致後來更激烈的師生衝突。
Habermas表示「真實性主張」(truthfulness claim)為發言命題內容所指涉的對象確實存在,或陳述的狀態為真。一言以蔽之,即彼此溝通的內容是符合真實性,與《華嚴經》中可能性教育哲學觀,溝通雙方能共同接受與分享說話者的知識。
如果師生溝通間不能做到「真實性主張」原則,那麼彼此間的溝通便是無效的「虛假溝通」,不但無法達至溝通的真正目的,反而會造成更大的溝通誤解,最終而產生師生衝突的悲劇,無法讓有效溝通成為可能。
「互為主體性」的溝通可化解台灣師生衝突
筆者多年探究台灣師生衝突新聞文本,觀察發現老師利用老師權力、高社經家長運用社會資本找議員、律師等勢力來介入,來企圖對自己所的錯事掩蓋,一再顛倒是非,甚至運用權威來扭曲事實,形成所謂的「扭曲性溝通」。若師生溝通時遵行「真實性」主張,與《華嚴經》的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教育哲學觀,彼此溝通的意見與陳述的事件都是真實的,便可以直接跨越師生先天上不對等的溝通權力關係,避免師生間「扭曲性溝通」發生的可能,而達至師生理性溝通的目標。
在師生衝突新聞文本中,也曾發生老師在學生檢舉他之後,便開始藉由老師的影響力,透過各種方法來讓該學生轉班,並將檢舉學生的意見視為異見,如同運用老師的勢力來將檢舉學生趕出自己的班級,企圖將學生分類。當學生和老師發生溝通衝突時,老師也是一樣用更激烈的方式去鬥爭學生,讓他被記過,讓全校排擠霸凌他,逼他轉班轉校,以方便被「升學主義」意識形態佔據心靈的老師,教出更多考上第一志願的學生,達至老師所謂的成功,將特定學生敵人化,忘記溝通教育的利他性。
上述老師溝通行為與態度已在在違反Habermas 「正當性」主張與《華嚴經》利他主義式的教育哲學觀,Habermas曾表示:「正當性主張為發言者的內容合乎共同的規範。」在師生衝突新聞中師生的溝通行為,已經違反溝通規範,老師不是要把學生壓制,學生不應認為打倒老師很威風。
在升學主義的意識形態宰制下,老師、家長、社會大眾認為為了升學成功,什麼都可以犧牲,為了考上第一志願,學生沒有發表自己意見的溝通人權,只因為「考上好學校,就代表你會有一個高薪工作,你有一個高薪工作,就會讓你社會地位崇高,過程中溝通倫理都不用教導」等錯誤合理化的邏輯。
Habermas曾表示:「正當性主張,必須透過理性的反覆討論的方式,來謀求解決和補救」,宰制媒體新聞文本中,老師的升學主義意識形態,經過「正當性」主張的檢視,便可以揭露升學主義的虛假面貌。
學校是讓人學會如何溝通思考、體會、尊重、分享的教育場所,在師生的溝通行動中,在遵守「正當性」主張的前提下一切言談的相互承認、假定或預設,都必須出之於一種反省的型式,亦即必須發展成為一種相互的期許,因而也是一種互為主體的型式。這樣的理性討論是一種對話的設計,能促進師生共同意志的合理形成,故可以超越行政權威與技術控制、升學主義的迷障。
簡言之,遵守「正當性」主張讓師生溝通成為是一種對話式,不斷辯證的循環理性溝通過程。
「正當性主張」能化解台灣師生衝突
筆者在探究台灣師生衝突新聞文本過程中,發現有學生偷錄上課情形並上傳影片,甚至主動通知媒體記者來關注並做成電視新聞來控訴老師的行為。但檢舉學生並未以循序漸進的溝通管道,且以「網路爆料」的方式,更是顯露想鬥倒老師的企圖。之後引起學校風波不斷,並未採用更為理性的溝通方式,這也是違反Habermas 「正當性主張」與《華嚴經》利他主義式的教育哲學觀。
在遵守「正當性主張」與《華嚴經》利他主義式的教育哲學觀的前提下,師生才能產生真正的對話溝通行動,而不是一種以情緒為先的爭論行為,或者是你爭我奪的利己行為,秉持利他主義,師生溝通就是要處於對話行動(dialogue)的視角去處理師生溝通衝突事件,而並非互相指責。師生在遵守「正當性」主張的前提下進行真正的對話溝通行動,才能讓台灣師生溝通衝突不在。
化解師生衝突,找回台灣的師生情義文化
在學校場域的師生溝通行動中,凡是各種有效溝通的條件受到質疑時,溝通行動就會無法持續進行。筆者在探究台灣師生衝突新聞文本的過程,發現師生雙方如果同時遵守 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的「有效性主張」,與《華嚴經》的教育哲學觀,不但可以避免之後的激烈師生衝突,造成各種損失和社會資源浪費,更可以達成良善師生溝通,達到師生溝通的真正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讓師生彼此間的情誼更加的密切,找回我們台灣深厚的師生情義文化。
延伸閱讀
《零時差攻擊》:為什麼一收到通知,你就該立刻更新系統或軟體?
「顯然台灣從烏克蘭汲取了教訓」——漢光演習如何演示抵禦解放軍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