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亞洲區出口 暫時收縮

以季節性調整後的美元計算,亞洲商品出口在9月出現收縮,導致今年的第三季數據對第二季顯得疲軟。牛津經濟研究院29日表示,亞洲地區的出口尚未達到頂峰,科技業的持續好轉「看起來仍是一個關鍵的推動因素」,且可能會繼續帶給亞洲出口正向力道優於比其他地區,包括日本、台灣、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第三季實際出口總量,實質是在進一步加速。

亞洲商品出口9月數據顯示了第三季的市況疲軟,牛津數據為出口成長0.3%、第二季0.7%。牛津指出,這種下降應該要考量出口價格的下降,以及匯率的變化。反之,採取季節性出口量數據來重估日本、台灣、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數據,第三季實際出口總量呈現進一步加速。

就產品細項來看,由於晶片週期的持續好轉,亞洲主要亮點仍然是電子產品。現有數據顯示半導體出口成長仍處於穩健的上升趨勢。牛津指出,9月的疲軟數據並沒有改變團隊的觀點,即明年亞洲出口可能會比其他地區表現更好。

在人工智慧(AI)需求日益增長下,牛津經濟研究院設計「高頻亞洲晶片出口指數」(CEI)來追蹤及預測工洲半導體業的景氣,指數匯總了亞洲主要經濟體的單月積體電路出口數據,包括價值和數量。CEI反映了市場的真實面,全球半導體產能和關鍵材料供應有75%集中在亞洲,台灣以領隊之姿,協同韓國、中國大陸、日本和新加坡為主要成份。

根據10月CEI分析,亞洲在全球AI供應鏈中發揮關鍵作用,使得亞洲一直處於全球AI熱潮的最前線,大多數亞洲經濟體在半導體供應鏈的多個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更值得注意的是,用於執行先進人工智慧功能所需的10奈米以下晶片,幾乎所有製造能力都位於亞洲,特別是台灣和韓國。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
金管會明年金檢 聚焦三重點
15檔投顧點將 拚金牛甩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