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 台灣邁入碳定價時代

台灣正式邁入碳定價時代,排碳大戶將在2025年開始試申報碳費、2026年正式繳費,環境部以「碳費先行」,規劃在未來四年內逐步啟動總量管制與碳交易機制。然部分業者對此表達擔憂,直指碳費可能推升生產成本,除了衝擊產業競爭力,也可能導致「綠色通膨」;面對產業界壓力,環境部已承諾將建立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配套保護國內業者確保競爭力。

環境部在2024年完成碳費制度三項配套子法,並拍板碳費費率為每公噸300元的一般費率,以及每公噸100元、50元的二種優惠費率,後續費率會視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的情形,每兩年檢討一次。

環境部長彭啟明多次掛保證「確定國內碳定價接軌歐盟CBAM」,在台灣繳納的碳費,可扣抵應繳交的歐盟CBAM憑證數量,只不過實際碳費扣抵CBAM的詳細規定和計算折抵方式尚未知曉,需待明年中相關歐盟CBAM公布「第三國支付的碳定價如何扣減」及「EU ETS之下免費核配與CBAM制度調和」等細則才能掌握。

台灣碳定價制度定案後,雖尚未正式開徵,但業界憂心碳費未與台版CBAM同步規劃,恐對相關產業造成重大衝擊。對此,彭啟明也公開向業者承諾「政府一定會做」,將在2025年起要求水泥、鋼筋等部分進口商品須申報碳排及碳足跡,並逐步建立台版CBAM以保護國內產業。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台光電建新廠 擬發可轉債籌資35億
中國與瑞士擬股市互通
海外交易熱 前11月複委託衝4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