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沒喝夠、久坐久站…造成腳水腫的4個生活習慣從日常開始改善
【蔡經謙報導】到了傍晚總覺得鞋子變緊了、腳上留有穿襪子的壓痕、感覺雙腿又沉又重……若是常有這樣的現象,或許是雙腿水腫了!日本專家表示,有4個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腳水腫,幸好,都能透過調整生活習慣或伸展改善。
水腫是常見的名詞,但或許不少民眾都對他一知半解。根據嘉義基督教醫院的衛教資料,水腫是體內的液體過多地在細胞間隙中聚集所造成。
雖然水腫在全身上下都有可能會發生,但雙腿是最容易發生水腫的部位。日本營養師河村桃子解釋,這是因為雙腿離心臟最遠,血液流動容易變差,水分也因為重力的關係容易在下半身雙腳積聚的關係。而在日常生活中,有4個習慣會讓民眾更容易導致水腫。
容易導致雙腳水腫的日常習慣
鹽分攝取過量
河村桃子指出,鹽分攝取過量的話便會讓水分難以排出身體。此外,鉀不足的話也會導致水腫。可以多吃富含鉀的蔬菜與水果,幫助鹽分排出體外。
富含鉀的食物包含香蕉、酪梨、菠菜、地瓜、無糖優格等。
水分不足
或許不少民眾以為,水喝得多才會讓水分在身體中累積。實際上恰恰相反。若有水腫的問題,或許是身體水分不足了。
同時經營Youtube等社群的營養師Ricky(張家祥)曾受訪指出,人體有70%由水份所組成,當身體的水分太少,身體的機制就會想把水分留住,以保持身體的運作,如此一來便會產生水腫的現象。
因此,適當的補充水分,身體自然就不需要鎖住水分,也就不會有水腫的狀況。
避免水腫的方法下一頁看更多~
身體虛冷
河村桃子表示,若是腳尖等身體末端寒冷的狀況,便容易讓水分在身體中累積。此外,身體寒冷也會讓肌肉變得僵硬,進而形成腳容易水腫的狀態。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醫師周宗翰表示,若體內五臟六腑處於寒濕的環境,便會使得水分代謝與分佈出了問題,下半身水腫是其表徵之一。
此時,可以透過赤小豆利水調經、消水腫。不過,雖然赤小豆療效好,但比較貴也難以取得,一般民眾可利用紅豆替代,當紅豆用量較大,可以取代赤小豆功效。紅豆富含鉀,又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幫助利尿、排便,能幫助改善下肢水腫。
長時間維持同姿勢
若是一直坐在辦公桌前,或是長時間久站的工作等,持續維持同姿勢,小腿的活動就會減少。如此一來,因為血液難以回到心臟的緣故,血液循環變差就會導致雙腳水腫。此外,一整天坐著,身體活動機會變少、運動不足,小腿肌肉減少,也是導致血液循環變差、雙腿水腫的原因之一。
營養師Ricky也指出,久坐久站是最常聽見的水腫原因,由於體液由淋巴管運送,若要讓身體循環更順暢,除了多起身走動,不要維持久坐、久站之外,運動也是方式之一。
因此河村桃子也提供了伸展下半身、幫助減少水腫的方法,首先右膝向後伸展跪地,左膝90度立起,兩手置於左膝旁。接著一邊吐氣,一邊臀部向後拉,左腳腳趾朝向天空維持10秒。建議單側重複3次,維持動作的時候不要忘記緩緩地呼吸。另一側也同樣步驟進行即可。
河村桃子表示,小腿的肌肉有著將血液送回心臟的幫浦功能,可稱作人體的「第2心臟」。透過伸展放鬆僵硬的小腿肌肉,使血液流動順暢,便能消除水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