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點名台科技廠暗助華為設廠;崇越・漢唐:未違規;亞翔・矽科宏晟:未置評

彭博社 3 日的報導指出,崇越、亞翔、漢唐及矽科宏晟等四家台灣公司協助華為建設晶片工廠。

美國政府擴大出口禁令的敏感時刻,此消息格外引人關切。經濟部表示,將確認四家台廠與華為的合作、以及在中國的業務,是否有違反美國出口限制之虞。漢唐、崇越對此回應無違規之虞,但亞翔及矽科宏晟則尚未回應。

美國商務部正研擬更新對中國的出口政策,擴大限制中國取得晶片製造設備並補上 AI 晶片出口限制,彭博社 3 日拋出震撼彈,報導點名崇越、亞翔、漢唐及矽科宏晟等四家台灣公司協助華為建設晶片工廠。

在華為推出 Mate 60 Pro 手機引起美國關切,參議院議員 Mike Gallagher 呼籲美國政府擴大出口禁令的敏感時刻,彭博社的報導格外引人矚目。對於彭博社的詢問,經濟部表示將對四家台灣公司與華為的合作以及在中國的業務進行了解。

批評者抨擊台灣政府對中國限制出現漏洞,台灣承諾將不會讓先進技術進入中國

根據彭博社報導,8 月下旬彭博社記者在深圳的一個華為工地,發現有崇越、及亞翔兩家科技公司的子公司工作人員;在另外一個與華為有關的工地,則有漢唐科技子公司的人員身處其中。

幾乎在同一時間,台灣矽科宏晟科技在網站公布與深圳鵬新旭技術有限公司、以及去年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鵬芯微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簽訂建造化學供應系統的合約,而這兩家中國企業已被確定為華為建造晶片廠。在被彭博社詢問之後,矽科宏晟科技將相關訊息從網站上移除。

彭博認為,雖然尚未釐清四家台廠是否違反美國制裁政策,但這則消息將可能引起台灣內部的反彈聲浪。

廣告

針對明年一月的總統及立委選舉,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緊張關係可能成為關鍵攻防議題,在中國不斷在圍繞台灣獨立議題、而定期以軍事行動威脅台灣的同時,身為台灣命脈的晶片產業公司,卻協助遭美國制裁的華為發展半導體,無疑將引來龐大批評,也讓美國懷疑台灣防衛自己的決心。

除了為華為生產處理器的中芯國際外,得到中國高達數百億美金支援的華為正暗自建立屬於自己的晶片供應鏈。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的說法,華為試圖透過深圳三家不為人知的公司:鵬芯微、鵬新旭、及昇維旭,來幫助華為製造晶片。

台南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教授李忠憲對此表示:

這些台灣企業協助建造的中國晶片廠製造的晶片,可能用在中國瞄準台灣的飛彈上。如果台灣政府不加強管控台灣企業支持華為的行動,美國也不會認真看待防衛台灣的議題。

美國對華為制裁細節複雜,若不深入調查無法定論是否違規

由於美國是限制將美國的高科技技術出口或移轉到華為,並非阻止所有貿易業務往來,專精貿易政策的美國法律事務所 Akin Gump 合夥人 Kevin Wolf 表示,如果沒有提供更詳細的訊息,就無法確認這些公司是否違反美國法規,也因為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極為複雜,如果不了解供應商的技術和設備,便無法定論廠商是否違規。

經濟部在回覆彭博社記者詢問的聲明中表示,將對四家台灣廠商與華為的關係進行了解,並與公司聯繫釐清廠商在當地的商業行為,如果廠商設備受到美國限制就必須遵守相關規定。

美國商務部則拒絕對華為的供應商問題進行評論,但表示官方正在調查中國公司宣稱在晶片上的突破。

華為和亞翔科技對彭博社的多次詢問並未回應。崇越科技的一位代表則回應,其中國子公司與鵬芯微就廢水處理簽訂了長期合約,環保項目並未受到美國禁止或制裁,且該合約在鵬芯微被列入黑名單前便已簽署,並不提供相關半導體設備及材料。

對於彭博新聞看到矽科宏晟於 2022 年與鵬芯微簽訂化學供應系統的合約,但之後遭到移除的詢問,矽科宏晟拒絕回應。

不只台灣,法國工業氣體公司 Air Liquide S.A 的一輛油罐車也在 8 月被發現從鵬芯微廠區離開。公司對此發表聲明表示在營運方面完全遵守法規:

關於鵬芯微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Air Liquide China 完全遵守相關法規,只向其提供不受美國出口管理法規限制的產品。

法國財政部則表示不對美國法規進行評論,且並未與美國官員討論 Air Liquide S.A 與鵬芯微的關係。

漢唐科技則確認旗下一家中國子公司獲得昇維旭技術有限公司翻修內部的合約,並且已經開始進行。由於該公司及其中國子公司從事建築相關業務,母公司不生產及出口晶圓相關的產品或設備,因此並未違反美國制裁規定。該公司於聲明中表示:

自漢唐科技成立以來,一直遵守與投資及業務的所有相關政策和法規,公司重視所有投資人的權益,並且更加重視維護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

核稿編輯:湯皓茹

《商益》主張「商業是最大的公益」,報導專注於讓讀者理解資本力量、商業本質以及財經語言。歡迎加入 Discord 社群,並免費註冊訂閱商益電子報

延伸閱讀:

路透:美將更新對中AI晶片出口禁令,拜登政府提前通知北京
警報再響!華為手機7奈米晶片風暴,美國安顧問:我們要處理這事花不了幾個月
克里斯・米勒再談《晶片戰爭》後續趨勢:全世界在爭搶「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