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淨零轉型要成功 精準量測不可或缺

太陽能、風電能等淨零轉型要成功,那麼客觀的科學佐證,且具備公信力的量測方法,便至關重要。圖/本報資料照片
太陽能、風電能等淨零轉型要成功,那麼客觀的科學佐證,且具備公信力的量測方法,便至關重要。圖/本報資料照片

淨零永續已成為國際重大趨勢,優化「 低碳」、「節能」等重大挑戰,是各國政府及各大企業積極達成的產業變革。我國在「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明訂的轉型目標就包括了「能源轉型」、「產業轉型」,從國家的角度而言,期盼透過政策來改善高碳排產業的開發,或是降低化石燃料、煤炭的使用,進而推廣如太陽能、風力發電、水力發電、生質能等再生能源,那麼客觀的科學佐證,確保淨零永續計量標準且具備公信力的量測方法,便至關重要。

■一站式檢測,

確保接軌國際

在各領域的綠電應用項目中,國發會公布臺灣到2030年太陽光電發電量將達到31GW(百萬瓩)、離岸風電13.1GW,2040年則計劃實現車輛全面電動化。而這其中,太陽光電是國家能源轉型中的重要項目之一,工研院執行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成立全臺首座符合國際標準的「太陽光電測試實驗室」,與德國萊因(TUV Rheinland)技術合作,並取得國際IECEE CBTL實驗室認證資格,實驗室提供「一站式服務」,光電產品完成一次測試,如溫度、紫外線、冰雹衝擊、抗風壓、鹽霧與氨氣等可靠性測試,更包含變流器測試、防火測試等安全性測試。

檢測驗證的角色,除了在於協助國內光電業者的太陽能板取得國際認證,將國家產品推進國際市場之外,更確保太陽光電系統符合標準,並能長期穩定可靠地發電,從而達到能源轉型的目的。

而在儲能方面,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越來越高,其間歇性將對電網穩定性造成衝擊,需要適時導入儲能系統達到穩定電網的效果。然而,以鋰電池為核心的儲能系統存在安全風險,為此,工研院協助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參考IEC國際標準,訂定「戶外電池儲能系統案場設計及驗證審查作業要點」,並建立儲能系統驗證能量,現已通過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TAF),亦獲得標準檢驗局許可,可為國內儲能系統提供安全驗證服務,讓儲能系統設置業者有所依循,更確保儲能系統安全,從而降低潛在的災害風險。

廣告

而與此同時,呼應政府公告電動車推動時程,2040年市售車輛將全面電動化,加油站將被充電站取代,並依充電量進行計價。由於充電行為攸關民眾消費權益,工研院協助政府訂定充電樁檢定標準,建立檢測能量,透過電動車充電樁檢定,確保市場交易的公平性。

■企業碳健檢,

才能降低碳關稅衝擊

綜觀國際上,歐盟為了避免碳洩漏,已確定推動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也就是所謂的碳關稅,並已於2023年10試行,三年後正式實施,向進口業者收取碳關稅。而攸關碳稅多寡的產品碳含量,須由合格的第三方查證員進行確認,查證過程也須遵循CBAM規範要求。

我國以外銷為主要市場,企業須徹底的掌握自身整體碳排放量,工研院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支持下,率先取得TAF溫室氣體查證機構資格,依照國際通用的ISO標準(ISO 14064-1)進行,透過採用與國際一致的標準方法,提供國內產業進行碳盤查第三方查證服務,等於是對企業進行健檢,了解企業本身碳排放分布情形,再針對排放熱點進行減碳,此認證具有國際接軌的基礎,在市場上才有依據獲得信任。

另外,為了有效協助石化製程、鋼鐵廠、紡織業以及造紙業等邁向國際目標,工研院積極布建國內指標性碳盤查能力,其中針對工業界常見提供作為各種製程上使用的鍋爐燃燒中,排放出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設置一套「氣體分析量測技術」校正儀器,以測量氧氣燃燒的程度,透過工研院建置源碳排放的分析與指標管理排放係數,使產業有準確數據追朔並調整,目前已與鋼鐵廠、石化業、紡織業、造紙業近國內40家廠商合作。

推動產業淨零轉型,精準的檢測驗證是不可或缺絕大關鍵,太陽光電、儲能系統和電動車充電樁等領域的案例凸顯了檢測驗證在確保能源穩定供應、安全性和公平交易中的重要性。

工研院長期致力發展量測標準測試驗證等技術,且擔任第三方機構在產業淨零轉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透過完善檢測認驗證體系,確保各種數據的準確性和公信力。以準確可靠的量測數據與鏈結國際的計量標準,從能源製造檢測驗證方向,確保臺灣產業淨零轉型的目標得以實現。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鋼內銷價 傾向開平低盤
PCB廠創新局 攻半導體測試板
訊連人臉辨識 明年貢獻營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