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基金不品牌?

CopterAnansak via Getty Images

文/基金一姐趙靖宇

先聲明姐沒有對以下的任何投信及基金有成見,對以下提到的國際品牌更沒有任何預設立場,絕非因為買不下去愛馬仕(我不知怎麼保養)、對特斯拉沒興趣(買了沒地方停啊),不愛用蘋果(全部軟硬體都要專屬花更多錢)或是從不喝可口可樂(牙醫說喝了最容易蛀牙),我刻意找品牌基金的碴,以前常講買LV基金賺錢再來買LV,這永遠是人生目標啊!

近年主題式投資是由ETF產品帶起的風潮,大家熟知的半導體、電動車、元宇宙等等,最近國泰投信募集全球品牌50ETF,再讓姐想進一步聊聊品牌這個主題,品牌基金以區域分,主要有全球和中國市場,以名稱來看,主要分精品和消費,若照研究機構的分類,大致區分必需性消費(生活消費類)和非必需性消息(精品類),界限有點模糊,被列在必需性消費分類的法巴消費創新基金持股竟有LV(LV歸必需消費品你一定滿臉黑人問號),當然各檔基金選股都有其彈性和規範,不會完全釘的死死的。國內全球品牌基金則歸屬於全球型,未做分類,趙姐還是把境內外主要全球型品牌相關基金的持股拿出來給大家比對看看好了!(中國品牌和消費基金檔數較少)

表一:境內外品牌及消費相關基金持股

資料來源:FUNDDJ;持股資料截至2022/07(境內全部以台幣計價為主)
資料來源:FUNDDJ;持股資料截至2022/07(境內全部以台幣計價為主)

打開一看,各檔基金的核心持股的”品牌”都走高端路線居多,是不是有BENCHMARK(追蹤指標)大家再請自行詢問,幾個觀察點提出來參考:

一、14檔品牌相關基金高達8檔都有LV,LVMH是全球第一大奢侈品公司,其他像主題式投資專家的百達精品基金前五大中持有萊雅、愛馬仕、雅詩蘭黛,較集中於時尚品牌及信用卡(VISA及美國運通),沒有科技股;除了法國的LV和Hermes,我們也有看到瑞士的歷峰集團(第二大奢侈品公司,以Cartier為代表)、法國的開雲集團(第三大奢侈品公司,以Gucci為代表)在部分基金核心持股之中,顯示歐洲精品品牌在全球品牌基金佔有其重要地位。

廣告

二、品牌相關基金核心持股產業別跨國多元,像國人持有比例最高的景順環球消費趨勢基金買進美國一家大型EPR Properties房地產投資信託公司,專投資遊樂園,電影院,滑雪勝地等娛樂場所,以及中國知名電子商務公司京東集團(JD.com);而像富達永續發展消費品牌基金第一大持股就是來總部於瑞士的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Nestle);還有像國內規模最大品牌基金野村全球品牌將英國的疫苗廠AZ和美國製藥公司禮來等醫藥品牌做為核心持股,更特別的還看到全球最大菸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 (Philip Morris)這家公司,國泰全球品牌50(00916)剛好將菸草公司股票列為除外條款。

基金大概看前五大最多前十大核心持股就知道持股方向,共同基金一般單一持股上限不超過一成,有些基金光前五大就佔了四成,大多前十大也至少佔了五成比重,換言之,核心持股對於一檔基金的績效表現影響最大。目前看到網路上的全球品牌基金持股資料只有到七月份,這兩個月是否有變動,也請大家自行詢問。各檔全球品牌基金的持股大相徑庭,對照績效比較,下跌的不比了,百達精品基金在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一年、三年期分別有1.92% 、15.46%、16.86%、10.97% 、54.28%的報酬(至9月12日),是全球品牌基金中表現最好的一檔,有趣的是該基金核心持股最為時尚也最不科技,奢例品的比重有35%,其次是食品飲料、運動及美容,區域比重美國佔44%、法國佔24%之多。

國泰全球品牌50(00916)ETF名稱直接掛上品牌,特色也是主打投資品牌股,也是國內首檔以品牌為主題的ETF,但它屬於被動式基金,不跟主動式基金放一起,我們另外談談這檔預計9月26日掛牌的新ETF。國泰全球品牌50如何定義品牌?品牌的目的在於使其產品與競爭對手產生明顯差異,讓消費者能辨認廠商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說明來自美國行銷協會),這麼定義品牌範圍也很大,包含科技在內的各行各業具領先地位通通可以打包,集所有產業之大成,我們不會算每家公司的財務價值及品牌貢獻度(相信經理人都是算好的),而投資最終展現的是股價能帶來多少成效,既然前五大及前十大核心持股對績效貢獻最大,就來看看國泰全球品牌50的核心持股。

表二:國內全球品牌50 V.S.統一NYSE FANG+

資料來源:各投信;截至2022/09/12
資料來源:各投信;截至2022/09/12

美國投資界將四大重量級個股臉書(Facebook)、亞馬遜(Amazon)、網飛(Netflix)和谷哥(Google)首寫字母拼成是FANG這個字,尖牙的意思,尖牙股因此而來,再把蘋果(Apple)加入尖牙聯盟,變成了FAANG,臉書和谷歌更名後(Facebook變Meta;Google 變Alphabet),尖牙這個字成為變型金剛,再變成FAATA、MAMAA(T是Tesla特斯拉納入),國泰全球品牌50目前公布的成分股一看,核心股跟尖牙股聯盟根本親兄弟,剛好市場上有一檔尖牙股ETF-統一NYSE FANG+,ETF和ETF分成一類,大家應該沒意見,結果跟尖牙股ETF也是血緣很近的一對表兄弟檔,只差基因排序不同。

它不是叫品牌基金嗎?怎麼變成尖牙股概念?當然,這又要談起每檔ETF追蹤的指數,其追蹤的是ICE FactSet 全球品牌50指數(ICE FactSet Global Top 50 Brands Index),由該指數行業定義中為消費導向之類別(排除菸草行業),全球上市的普通股過去三月成交值500萬美金以上,再來就照市值排,選前25大,前五大成分股權重上限60%,單一上限15%,這樣挑出品牌股也是沒錯,或者說海內外不論那一類別ETF幾乎都會把市值排名當做必要條件,蘋果市值高達2.8兆美金、微軟2.09兆元,光蘋果一檔可能就佔到成分股的兩成,跟台灣ETF中往往護國神山台積電特別重,有異曲同工之妙。

大家熟知目前全球能擠進兆元俱樂部還有Amazon 、Alphabet和Tsela,2022年的全球十大市值排名,美國就包辦八檔,全球品牌50指數科技產業表定約佔45%, Alphabet、Meta和Tsela有可能沒被算進科技業(通信服務和新能源產業在其他全球型ETF可被列入創新科技產業),加一加,品牌基金的確變的很科技、很尖牙,也很美國,換言之,尖牙股聯盟(前五大核心上限60%)反而成為影響該品牌ETF主要漲跌的關鍵族群;再看區域比重美國佔84%,前十大成分股除了Nestle雀巢來自瑞士之外,其他都是美國公司,目前的確美國市場還是領頭羊,其他國家股市幾乎都要看美股臉色,指數偏重市值導向求的是安全,但用市值選股,與精品代名詞畫等號的LV、開雲等精品集團只能喊輸,市值排名是後段班,主動式可以把LV、 Hermes押的跟Amazon、Tesla一樣重,但被動式卻無法這麼做,你會說蛋黃酥界的LV、火鍋界的PRADA,卻沒有人說蛋黃酥界的蘋果、火鍋界的微軟。

表三:兩大指數報酬比較

資料來源:Bloomberg,統計至2022/08/31。
資料來源:Bloomberg,統計至2022/08/31。

追蹤的指數都有,核心持股很接近,我們就一起回溯過去指數報酬來看,00757追蹤僅十檔尖牙及創新科技成份股的NYSE FANG+ Index,在多頭漲勢時,因集中火力於美國龍頭公司,績效表現非常突出,今年陷入通膨、升息及經濟衰退的空頭危機,漲多的科技股跌幅也較重;00916追蹤的全球品牌50指數同樣因核心持股約近6成為美國高市值龍頭股,近一年表現也是兩位數下跌,但多頭時期在分散50檔成分股的情況下,進攻力道不如精選型科技股,追蹤指數定名為品牌指數,如果是和科技品牌持有很低的百達精選品牌相比(前述已提及至9月12日止,近一年和三年的報酬轉回台幣各為10.97% 、54.28%),看起來也略為落後(全球品牌50指數是算至8月底),不過,跟科技品牌比重較高的其他主動式全球品牌基金比(參考表一),全球品牌50指數今年並不是跌最多,這點還是要幫它平反,拿被動跟主動比,國(泰)粉又會罵我。

核心持股該重在那一類品牌?基本上商品價值越精品越高端,定價力和轉嫁力都越強,景氣就算有差,M型社會下,有錢人不受影響,哀鳳14漲價,果粉買不買單?買!愛馬仕漲價,馬迷買不買單?買!個人結論很簡單,要科技就科技,要品牌就品牌(指奢侈品),純度高,資產配置上比較好選擇,品牌基金不品牌,主動和被動都一樣,全部塞一起,各產業品牌都沾到邊,最怕漲時不夠力,跌也沒跌的比人少。

(以上作者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請自行承擔交易風險)

PS. 文章也會分享至一姐趙靖宇粉絲團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