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真能進入「大都更時代」?專家潑冷水:1問題得先解決

0403強震再次引起台灣對「危老重建」的重視,北市蔣萬安市長更宣布老屋佔比逾7成的台北將進入「大都更時代」,讓市場對都更或危老都更興起高度期待,許多營建股也大漲反應,但實際上今年首季危老重建計畫僅15案,創5年新低,對此,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創辦人周昆立表示,若成本高漲問題不解決,目前都更很難推動。

近年來雖然政府積極想推動都更,但台灣都更推動緩慢,除去年全國都更核定案件僅83案,今年Q1也僅23案外,即便是近年政府改以較容易推動的危老都更作為突破口,但根據台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資料顯示,佔全國危老都更1/4量的台北市,今年Q1「危老核准重建計畫」僅15案,創下至2019 Q2以來、近20季新低量,與2020 Q3單季最高點的95件,熱度僅剩下最高點的1成6,熱度不僅沒起來,還有冷卻跡象。

周昆立指出,台灣大量老屋需都更是未來一個必然的結果,雖然目前市場對都更推動期待很深,但目前「營建成本攀升」所造成的實施者整合利潤被壓縮、地主不願降低分回比例、建商不想賠錢蓋的困境,仍是很現實的問題,也是目前危老都更推不動的重要因素,畢竟都更成本不低,若負擔增加、無利可圖,大家都更意願就會降低。

▼周昆立指出,營建成本攀升是目前危老都更推不動的重要因素,畢竟無利可圖的生意沒人要做。(示意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

而面對目前都更推動困境,他認為除政府政策需提供更多誘因外,未來如何讓實施者、住戶、建商「花最少、蓋最好」勢必成為後續都更能否順利推動的關鍵,民眾可多留意市場提供的解方。周昆立表示,近年原物料價格上漲加上全台缺工問題,導致營建成本飆漲,蓋房子用量最大的預拌混凝土、鋼筋、型鋼、鋼板、材料類等,五年價格漲幅高達3~4成,人力成本也大幅攀升,他舉例:3年前雙北百坪以下基地,每建坪營建成本約17~18萬,如每坪則要25萬,豪宅營建成本還更高,也難怪很多都更案、危老都更案越來越推不動。

廣告

而且,雖然政府知道都更整合不易,近年改藉由「危老條例」積極推動危老都更,想加快老屋改建速度,但因危老都更沒有「最小基地」面積的限制,以台北市來說,統計2018年至今年3月底,北市核准的危老改建案,就有高達86%,基地面積在300坪內,基地百坪內的更是數量龐大,而目前小基地改建案在精華都會區是危老都更的主流,但這類基地條件,規劃與施工難度會較高,成本更不容易壓低,也導致如今危老都更推動面臨卡關。

周昆立指出,危老都更開始推不動,除期待政府提供更多獎勵誘因、房價上漲或是營建成本回落等無法操之在己的外部因素外,想老屋都更的實施者也該多思考如何推動。

他表示,過往很多人推動都更,總是將本求利,只想用最少的成本,蓋出房子就好,但往往因基地條件不佳、建材、耐震性能都缺乏吸引力,導致建案缺乏買氣,價格也賣不高,也導致面對近年營建成本上升就會難以承受,因此,未來都更實施者如何轉變思維,在有限成本增加下「花最少、蓋最好」,利用建材輔助工具及新建築工法,如: RBone+雙核心柱中柱2.0新工藝,來替建物增加耐震性、可取得更多容積獎勵、增加建案的賣點,也許才是突破目前都更推動困境的關鍵。

(封面示意圖/東森財經新聞張琬聆攝)

更多東森財經新聞報導

都更有多難? 台北老屋全拆要380年 新北全改建「要等千年」

信義區老屋「都更慘遭對半切」 地主擲筊討公道:要告北市府

徐巧芯50年老房「貸8成」有鬼?專家揭過件條件:屋齡非絕對